当前位置 : 江苏汽车网 >> 汽车新闻 >> 汽车评论 |
从上海大众看合资30年中国汽车的改变 |
在中国,有句话叫“三十而立”,意思是人到了30岁就要“立世、立人、立业”了,这 象征着人生开始进入到极富 活力的 美观阶段:更成熟,更沉稳,更有机会和实力成立一番事业。眼下,中国的汽车产业也迎来一个坐标性的时刻,到今年合资已经整整30年了。30年前,两家中外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上海大众[报价 4S店]先后成立并正式投入 经营, 标记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以合资合作为主的发展阶段,这也被看做是中国汽车产业真正 存在里程碑 意思的合资合作。 填补产业空白 既然世界上没有无缘 无端的爱恨,自然也就没有无缘 无端的合作。对于为何合资的问题, 可以从两本书的两段话中一窥端倪。 第一本书是《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中题目为《把“桑塔纳”汽车国产化搞上去》的文章,朱镕基指出:上海“桑塔纳”汽车国产化工作的 意思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引进技术需求消化汲取,第二个是发展汽车工业特别是 构建零部件生产体系已成为 事不宜迟。发展汽车工业应 构建在我们自己生产的零部件 根底上,不能靠散件组装,因为我们花不起外汇。这不是上海一地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问题。 第二本书是与中国汽车产业共命运的李 太平老师的《车记》,在介绍合资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上海和大众的合资企业之所以 可以成立,离不开“外汇收支 均衡”这一道至关重要的审批门槛,而大众给出的 方案便是在上海 构建大众发动机厂,产量是国内配套需求的三倍,多余的发动机出口,供给大众 其余企业,以此实现外汇回流。 通过上海大众的 构建,我们不难发现,当时国家发展合资企业的初衷有两个,第一是产业利益,借助外资,用低成本的发展本国汽车工业;第二便是经济利益,换取经济发展的“宝贵外汇”。 当前来看,中国政府的这两个初衷都已经实现,并且很早就已经实现。从产业的角度而言,奠定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产业的 根底。从1987年桑塔纳国产化起步到1991年, 要害零部件如车身、发动机、变速箱三大总成和前后桥总成相继实现国产化,同时上海大众宣告年产6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已经 构成,并 构建了 相符德国大众 品质 保障体系 标准的全国180余家零部件企业所构成的配套体系。同年8月,上海大众告别CKD, 完毕了以进口散件组装生产汽车的 模式,终于实现了国产化。 站在经济利益的角度而言,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从工业总产值看,1990~2010年间,汽车工业总产值从492.6亿元迅速添加到33155.2亿元, 普及66倍有余;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从2.1% 普及至4.3%。从工业添加值看,1990~2011年间,汽车工业添加值从120.5亿元迅速添加到7451.7亿元, 普及60倍有余;占全国GDP的比重也从0.65% 普及至1.60%。 从销量上讲,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997~2012年间,我国汽车年产量占 寰球比重从不足3%迅速 普及到22.90%, 均匀每年 普及1.33个百分点;同期内, 寰球汽车年产量共添加3102.42万辆,而我国汽车年产量添加对 寰球汽车增量的 奉献达到57.02%。 建成体系 威力 北京吉普是第一个 构建合资企业的品牌,引进车型“切诺基”成为多年来无数男孩的 妄想之车。但是美方的占 比较低 甚至于先进的管理 模式和企业文化未能引入,双方在设计上竟然也开始拉锯战,加上突发而至的汇率动荡导致散件 无奈进口,“北京吉普风波”发展到两国大使馆的介入,再到两国重要领导人的介入,世界舆论 宽泛报导和评论,最后导致合资失败。而在改革开放 核心的上海,上海大众在中国的路走得则颇为顺利。合资方对中国 将来 充斥 坚定的 信念,一边 保持技术 标准, 保持德国式的公司管理 模式,甚至 因此被中方称为“方脑袋”,一边在 其余方面显示了灵便与适当的 斗争,如定下7年不 分成的约定,利润全部投入滚动开发,这也使得上海大众成为合资企业中“体系 威力”的一个样板。 与今日我们看到的风光的上海大众,令人意外的是在上海大众30年的历程中,绝大多数 工夫里日子过得都很 困苦。作为国内第一款合资车型,桑塔纳之所以 可以历久弥新,核心原因是上海大众长期没有新车,迫使他们不得不强化自主研发 威力,这也使得上海大众在很多合资车企中,最早建设成体系 威力的合资车企。 上海大众的转折点是朗逸在2008年4月北京车展(微博)的 寰球首发。在此之前,上海大众经营效益平平,被后来的上海通用、广汽[报价 4S店]本田[报价 4S店]等先后反超。 彻底由上海大众自主研发的朗逸抓住了市场 机会,成为中级车市场的领头羊。在朗逸热售的 根底上,上海大众推出了朗行、朗境等,这些产品构成的Lavida家族在2013年销量 打破43万辆,2014年月均销量当前已 打破4.2万辆,成为上海大众销售的支柱。 尔后,曾经一度销售不佳的POLO, 通过上海大众的不断本土化改进,逐步成为紧凑型市场的销售冠军。德国大众乐见其成, 支撑上海大众构建起 壮大的自主研发机制, 构成了南北大众更加差别化的产品策略,直接导致了2011年由双方联合开发的新帕萨特的面市。并且在2010年前后,上海大众铺开了C级车的开发 方案,预示着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之间合作的 晋级。 通过引入和自发的技术和 教训, 联合中国的本土化优势,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合资发展模式,而对于像上海大众这样的合资企业而言,站在30年合资合作的新起点上,如何进一步 加强可 连续管理体系的竞争力,是 将来不得不面临的课题和 挑战。 |
上一篇:2015年日系车在华是否“来者不善”
|
想便宜点买观致汽车吗?参加江苏汽车网组织的观致汽车团购行动吧,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砍价。4S店提供包车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动的价格,呵呵,还不报名去!GO >> |
百度中 从上海大众看合资30年中国汽车的改变 相关内容 | |
Google搜索中 从上海大众看合资30年中国汽车的改变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