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手机版
 
 
 
 
 
 
 
 
维权投诉
商家俱乐部

南郊风景区自驾游



省份:江苏旅游景点
城市:镇江旅游景点



   

  从市区南行数里,有一胜区,这里群山环抱,青峦错落,绿树葱茏,有珍禽奇鸟,有亭台楼阁,有竹林流泉,风景清幽,美不胜收。这便是被列为江苏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单位的镇江南郊风景区。
  南郊名胜在南郊诸山,首推招隐山。满山苍松翠柏、参天拔地。春夏之际,但闻鸟鸣千啭,蝉吟不穷,清泉淙淙,一片清凉世界;晚秋时分,红叶经霜,灿然若火,浓荫藏寺,五色纷披,更是一幅图画。清人鲍之钟诗曰:"灿烂霜机能浅深红,楼台如在万花丛。"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赞之为"城市山林"。
  南郊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颙隐居的地方,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夹山有竹林寺,周围古树叠翠,修竹万竿,前人诗云:"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鹤林寺位于黄鹤山下,寺前杜鹃楼前一株杜鹃花,据传有三百年历史,盛开时花有数千朵,"花落春风老杜鹃"。鹤林寺看杜鹃,唐宋时即为盛事,至今不绝,回龙山腰有莲花洞。明代僧人开发建寺,因洞口有巨石如莲花,故名。志载当初开发时曾出现"龙骨"。1980年文物单位曾发掘出一批第四纪全新世动物化石,还有一枚人齿化石,距今约一万年以上。
  南郊是一个新兴的旅游点,它以其独特的绮丽风姿迎接着来自中外的广大游客。
南郊游览路线:
  招隐寺--招隐坊--听鹂山房--虎跑泉--鹿跑泉--玉蕊亭--增华阁--昭明太子读书台--珍珠泉--鸟外亭
  竹林寺--林公泉--挹江亭--伯先墓
  鹤林寺--杜鹃花--苏公竹院--茂叔莲池--米芾墓
招隐寺
  招隐山原名兽窟山,因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拒不出仁而得名。招陷寺初建于山上,由戴颙故宅改建。颙只生一女,颙死后,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故名招隐寺。唐骆宾王游寺有诗云:
  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
  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
  戴颙,字仲若,是南北朝著名的艺术家。不仅擅长丹青,在雕刻上亦造诣颇深,更精通丝竹,会作曲,他的作品流传很广。他一生不愿作官,一直隐居,招隐的佳山秀水诱发了他的音乐灵感,使他创作了许多乐曲,成为中华音乐史上一个不朽的名字。
  招隐寺最初创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当时殿宇宏丽,甚负盛名。唐宋以来,几经兴废。清咸丰间,寺毁于战火,同治、光绪间,慧传和尚重建大殿、读书台等,规模已不如前。抗战时,又遭日军毁坏,现在正全面修复,大部分胜迹已焕然一新。
招隐坊
  在入山途中,有一高大石牌坊,横额为"宋戴颙高隐处",下?quot;招隐"二字,石柱上有联:
  读书人去留萧寺,
  招隐山空忆戴公。
  由于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亦在此编撰了名著《昭明文选》,使历史人物与名山共存,更招引着历代名人:唐朝诗人刘禹锡、骆宾王、宋大学士苏东坡、著名书画家米芾、清朝乾隆皇帝都曾登游此山,并且留有许多诗画。
听鹂山房
  听鹂山房坐落在增华阁东北山腰里。过去这里古树参天,浓荫蔽日,风凉清幽。招隐山上花鸟众多,万以黄鹂为最,终日鸟声不绝,黄鹂叫声万为宛转动听。戴颙隐居此山中时,最喜爱听黄鹂的鸣叫,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鹂歌啭,怡然自得,终日不厌,人问何故,他说?quot;此俗耳针砭,诗肠歌吹。"这就是著名的"戴颙斗酒双柑听鹂声"典故的来历。这在《千家诗》和《幼学注解》等书中都有记载,传为千古美谈。
  戴颙是一位卓越的古代音乐家,他欣赏鸟叫往往入了迷,其曲调作品得益于黄鹂歌鸣不少,其中《游弦》《广陵》《止息》三曲尤为传世佳作。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这座听鹂山房。有门联曰:
  泉韵每清心,自有山林招隐逸;
  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
虎跑泉
  在山路左侧,相传东晋法安禅师初来山时,饮水困难,虎为他刨出此泉,故名虎跑泉。泉方池,中有井,泉眼在井中,水清澈,可烹茶。上有虎跑亭,一名虎泉亭,长方形,设计美观大方。明嘉靖年间袁继祖重砌方池,改名"万古常清池",表明泉水常年清澈见底,故虎跑亭又称"万古常清亭"。池旁石壁上嵌有"虎跑泉"三字碑刻,为明崇祯年间知府程峋所书。
  虎跑泉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昭明太子来招隐寺读书,环境十分幽雅,但苦无水喝。他闲暇无事就满山跑,寻找泉眼。有一天,太子漫步在山坡上,忽然一阵风过,树叶沙沙作响,直落地上。古语说:"云从龙,风从虎。"太子不禁毛骨悚然,哪知岗下有个小山洼,一猛虎前脚落空,一下陷了下去。太子一见,暗暗吃惊。只见这只虎大吼一声前爪猛刨这处,留下一个跳有三尺深的塘儿,虎便咆哮而去刹那间,塘内便有清泉不断向外渗出,太子双手掬着泉水,尝了一口,只觉清凉香冽,甘美香甜。这时泉水源源不断向外涌流,太子惊喜之余急忙吩咐,把泉水蓄起来,泉眼四周石头砌成池子,因虎刨此泉,故取名"虎跑泉"。
鹿跑泉
  在听鹂山房东侧。据清代文学家夏慎枢《招隐有夏序》载,"吸鹿泉,煮新茗,甘香润吻"泉旁有亭,三角形,下大上小,造型别至,名鹿泉亭,亦称"如斯亭"。
  当年此处林壑幽美,野鹿出没,闻呦呦鹿鸣,听泠泠泉响,别有一番情致。唐著名诗人张祜形容为:
  古寺人名在,清泉鹿迹幽。
  竹光寒闭院,山影夜藏楼。
玉蕊亭
  在增华阁东南,为一座六角亭,石柱有楹联曰:"绝顶共攀跻,此地来骚人墨客;三山相揖让,何处访玉树琼枝。"亭旁原有玉蕊仙踪堂,久已废毁。
  唐时这里有两株名贵的玉蕊仙花,只有皇帝的御花园和翰林院地允许植种,是稀世奇葩,开放时如瑶林琼树,因此有仙女游赏等神话传说。唐朝宰相李德裕任润州刺史时,常游招隐寺,于玉蕊花下饮酒赋诗,有《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诗:
  玉蕊天中树,金闰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新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是忆琼枝。
  并特为观花建此亭,名"玉蕊亭"。
昭明太子读书台和增华阁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南朝兰陵(今常州)人,梁武帝长子,他性爱山水,聪慧好学。被立为太子后,在招隐寺读书,于读书间招集文学名流在增华阁编辑《文选》三十卷,即著名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韵文、散文合集,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太子未及即位而卒,年三址一岁,谥昭明。
  读书台建于山腰,为小巧平房三间,门旁柱上有楹联曰:
  妙境快登临,抵许多福地洞天,相对自知招隐乐;
  伊人不可见,有无数松风竹籁,我来悦听读书声。
  房屋四周有回廊,窗明几净,环境清幽。内有石案一块,长约一点三米,宽约半米,厚约十厘米,为太子伏案处。
  读书台北还有济祖殿,藏有出土文物,如元氏五蝠(福)捧寿大型碑刻和明代重修招隐寺碑记。
  读书台右边为增华阁,是当年昭明太子编辑文选的地方。萧统云集天下才学贤士,包括《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山水有清音的"增华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成为南朝文坛的中心。《文选》入选之作,上起周代,下迄萧梁,文体各异,大都文质并重,词藻华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阁内正中墙有《增华选文图》,左墙角有一博古架,陈列昭明文选样本。门旁楹联为:
  景仰古贤风,此地得江山之助;
  熟精文选理,斯人与翰墨为缘。
  增华阁、读书台面临群山环抱林木幽深之境,气魄宏大,别有洞天,使人有"四周有山疑无路"之感。
珍珠泉
  在招隐山北脚下,传为昭明太子所凿,泉水涌上如珍珠,故名"珍珠泉"。泉旁原有亭,宋李迪建,名"珍珠亭",久已废圯。解放后在泉附近山谷中筑一水库,取名"珍珠水库",有灌溉和防洪作用。现珍珠泉亭建于水库大堤山坡上。
  清郭野有《试珍珠泉》诗,曰:
  秋云沉碧古苔绿,风激珠光流万斛。
  仙人倚槛抚瑶琴,松外泠泠漱寒玉,
  我生嗜饮兼嗜眠,老怀抑郁烦忧煎。
  可能一勺分尝后,还我聪明似少年。
鸟外亭
  位于招隐山顶,因亭高出飞鸟,故名。始建年不详,清初尚存,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现重建,为混凝土仿木结构,圆形,单檐尖顶,直径六米,亭内有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登临远眺,江山景色,尽收眼底。
竹林寺
  位于南郊夹山下的竹林寺本名夹山不见寺禅院,东晋法安禅师始建,颓废已久。明末崇祯年间,林皋大师在此搭建草房,独居二年,创建名蓝。因寺处大片竹林中,远远望去只见竹林不见寺,故名。
  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亲书寺额。雍正十一年,皇帝下诏重建,计有殿宇二百五十九楹,规模甚为宏大,年希尧有记。咸丰六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咸丰八年和尚雪峰仿旧寺重建,刚砌成百间,两年不到又毁。同治三年和尚旭雯率领徒弟回山修建,规模已不如前。
  竹林寺依山而建,一组石阶,一层平台,上下五层,层层登高,竹林繁茂,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寺前有月牙河,河周有数株古老银杏树,高耸入云。山门前原有凝翠亭,背山面水,风景优美,可供游人小憩。倾圯后未修复。山门天王殿已修葺一新,共五间,门上石额为"竹林禅寺"。从天王殿大门入寺,拾级而上,至第三平台,地面宽广,两旁建东西客堂,各五间,设计精巧,形象古朴,修整后面貌一新。
  竹林寺的特色是幽而秀,夹山原有万竿修竹,千株巨松,古老的栎、柏、枫、银杏等错杂其间,风景优美如画。清汪懋麟有诗曰。
  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
  无数乱山藏寺小,几多篱径入门深。
  老松千尺响天籁,疏磬一声来梵音;
  胜地殷勤数回过,翻怜身世久浮沉。
林公泉
  位于山腰,是明代林皋禅师所凿,故名。泉名石额为清代书法家陆润庠所书。有石砌方池,泉水清澈,过去和尚汲泉烹茶待客。泉背依山崖,岩石嶙峋,颇具古意。
挹江亭
  由林公泉沿通道迂回曲折而至恶化山最高处有挹江亭,六角形,石柱上有联:"来时觉幽奥,到此豁心胸"。亭中小坐,可荡涤心胸,开阔视野。亭外松篁掩映,苍翠宜人。北望烟波浩渺的长江和雄壮秀丽的京口三山,令人心旷神怡。
伯先墓
  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烈士墓在竹林寺东夹山下,翠柏丛生,青桐笔立。陵墓前后约一百米,左右宽三十米,大型墓包有护围拱石,四周有圆形回廊平台。墓碑上刻有"辛亥烈士赵声伯先之?quot;。碑前有石供桌,两旁有石狮基座,正前方有台阶,墓道长六十米,墓周植有梧桐和苍松翠柏,树森成荫,景色幽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鹤林寺
  鹤林寺位于南郊磨笄山北麓,旧名竹林寺,是镇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创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载,南朝宋武帝刘裕潜龙时,游息竹林寺,黄鹤飞舞其上,即帝位后,有永初年间,改竹林寺为鹤林寺。
  刘裕(365-422年),字德舆,小字寄妈,祖为彭城人,寄居京口(镇江)。幼年家贫,有贩履、种地、捕鱼为生,刘裕青年时曾在鹤林寺附近种田,常到寺中休息,刘氏故宅在城内寿邱山。刘裕做了皇帝后,故宅改建?quot;丹徒宫"。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僧元素主持此寺,始改为禅寺,又名古竹院。唐诗人李涉曾在寺壁上题诗曰: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竹院即指鹤林寺,后毁于战火。北宋绍兴中重建,改名报恩光孝禅寺。。宋咸淳间僧庆清重修,寺在山南。明永乐年间又毁,僧得月就古竹院稍加修葺,即今址。明弘治中,僧了心始修殿宇,万历间吏部尚书祟光祖损金重建天王殿及方丈、僧寮、莲亭、竹院。清康熙四年,僧净能、无怠重修。咸丰间尽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重修。 
  鹤林寺在唐时范围较大,据说出了山门就到城门--鹤林门。后几经兴废,规模逐渐缩小。由于该寺地近城市,山明水秀,风景幽美,自古文人墨客常喜留连其间,览物生情,吟诗作画,韵事佳话亦多。古鹤林有八景常为人们所谈及。
杜鹃花
  鹤林寺素以唐代杜鹃花驰名。《鹤林志》载:"杜鹃花高丈余,春日花开,倾城游赏。"唐诗人李绅有诗云:
  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凝霞曙莹销尘。
  ……
  如此好花,难怪要"倾城游赏",并还有神话传说。相传唐贞观中,外国僧人将杜鹃花种在钵盂中,自天台携来,每年暮春开花,见到两年朱裳女子,隐现于花丛中"。又传说,唐朝周宝镇守浙西时,驻节京口。有位神仙叫殷七七,是他的旧识,来镇江拜访他。周对殷说:"鹤林寺杜鹃花天下闻名,听说你能使花在不开的季节开放,现在重阳佳节临近,你能使杜鹃花开放吗?"殷连声答道:"可以,可以。"便使用法术,杜鹃花果然重九盛开,轰动了整个镇江城。
  鹤林寺的杜鹃花,因唐末战火与寺同毁。到宋咸淳年间,寺僧以红踯躅冒充唐杜鹃花,不久皆枯死。元延祐三年(1316年),里人戈道恭家圃中有唐杜鹃移植寺中,乃复旧观。花前建一小楼,名杜鹃楼,谷雨前后,杜鹃盛开,登楼观赏,更觉雅致,饶有情趣。
苏公竹院
  鹤林寺右边大院中长满了苍翠的修竹,据说是苏东坡栽种的,故叫苏公竹院,其实苏东坡来镇江以前,这里就有大片竹林。苏东坡《游鹤林寺》诗:"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可见这里的竹子并不是苏东坡栽种的,可能他以后又在寺中补种了一些。
茂叔莲池
  鹤林寺左边有一小池,据说是宋朝周敦颐(字茂叔)所凿,所以叫茂叔莲池。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因年幼丧父,随母来镇寄居舅父家,平日与鹤林寺和尚寿涯友善,曾借住寺中读书,生平最爱莲花。著有《爱莲说》,为世人传诵。他在寺中凿了一口方池,栽种莲花,称爱莲池,即茂叔莲池。
米芾墓
  位于鹤林寺西南面,占地约一亩,前有石坊,墓碑是明代米氏后裔米万钟所书。"山荒樵径十三松,米老孤坟此地逢","五州烟雨南宫笔,千里江山北固诗",这是后人对米芾的怀念和赞扬。
  米芾,北宋书画家,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镇江)。宋徽宗时招他为书画博士,曾任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称他"米颠"。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quot;宋四家。所画的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在中国画坛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米芾欣赏镇江美景,作画数十年,先后营造了三处住宅。北固山下,有天然图画的海岳庵;千秋桥畔,有垂荫一亩的西山书院;南郊鹤林寺旁,有题为"城市山林"的精舍。米芾五十七岁时病死在淮阳军官邸,其子米元晖遵照父亲的遗愿,将遗体归葬鹤林寺前,并舍宅建祠纪念,即为米公祠。

       

   

  从市区南行数里,有一胜区,这里群山环抱,青峦错落,绿树葱茏,有珍禽奇鸟,有亭台楼阁,有竹林流泉,风景清幽,美不胜收。这便是被列为江苏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单位的镇江南郊风景区。
  南郊名胜在南郊诸山,首推招隐山。满山苍松翠柏、参天拔地。春夏之际,但闻鸟鸣千啭,蝉吟不穷,清泉淙淙,一片清凉世界;晚秋时分,红叶经霜,灿然若火,浓荫藏寺,五色纷披,更是一幅图画。清人鲍之钟诗曰:"灿烂霜机能浅深红,楼台如在万花丛。"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赞之为"城市山林"。
  南郊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颙隐居的地方,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夹山有竹林寺,周围古树叠翠,修竹万竿,前人诗云:"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鹤林寺位于黄鹤山下,寺前杜鹃楼前一株杜鹃花,据传有三百年历史,盛开时花有数千朵,"花落春风老杜鹃"。鹤林寺看杜鹃,唐宋时即为盛事,至今不绝,回龙山腰有莲花洞。明代僧人开发建寺,因洞口有巨石如莲花,故名。志载当初开发时曾出现"龙骨"。1980年文物单位曾发掘出一批第四纪全新世动物化石,还有一枚人齿化石,距今约一万年以上。
  南郊是一个新兴的旅游点,它以其独特的绮丽风姿迎接着来自中外的广大游客。
南郊游览路线:
  招隐寺--招隐坊--听鹂山房--虎跑泉--鹿跑泉--玉蕊亭--增华阁--昭明太子读书台--珍珠泉--鸟外亭
  竹林寺--林公泉--挹江亭--伯先墓
  鹤林寺--杜鹃花--苏公竹院--茂叔莲池--米芾墓
招隐寺
  招隐山原名兽窟山,因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拒不出仁而得名。招陷寺初建于山上,由戴颙故宅改建。颙只生一女,颙死后,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故名招隐寺。唐骆宾王游寺有诗云:
  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
  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
  戴颙,字仲若,是南北朝著名的艺术家。不仅擅长丹青,在雕刻上亦造诣颇深,更精通丝竹,会作曲,他的作品流传很广。他一生不愿作官,一直隐居,招隐的佳山秀水诱发了他的音乐灵感,使他创作了许多乐曲,成为中华音乐史上一个不朽的名字。
  招隐寺最初创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当时殿宇宏丽,甚负盛名。唐宋以来,几经兴废。清咸丰间,寺毁于战火,同治、光绪间,慧传和尚重建大殿、读书台等,规模已不如前。抗战时,又遭日军毁坏,现在正全面修复,大部分胜迹已焕然一新。
招隐坊
  在入山途中,有一高大石牌坊,横额为"宋戴颙高隐处",下?quot;招隐"二字,石柱上有联:
  读书人去留萧寺,
  招隐山空忆戴公。
  由于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亦在此编撰了名著《昭明文选》,使历史人物与名山共存,更招引着历代名人:唐朝诗人刘禹锡、骆宾王、宋大学士苏东坡、著名书画家米芾、清朝乾隆皇帝都曾登游此山,并且留有许多诗画。
听鹂山房
  听鹂山房坐落在增华阁东北山腰里。过去这里古树参天,浓荫蔽日,风凉清幽。招隐山上花鸟众多,万以黄鹂为最,终日鸟声不绝,黄鹂叫声万为宛转动听。戴颙隐居此山中时,最喜爱听黄鹂的鸣叫,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鹂歌啭,怡然自得,终日不厌,人问何故,他说?quot;此俗耳针砭,诗肠歌吹。"这就是著名的"戴颙斗酒双柑听鹂声"典故的来历。这在《千家诗》和《幼学注解》等书中都有记载,传为千古美谈。
  戴颙是一位卓越的古代音乐家,他欣赏鸟叫往往入了迷,其曲调作品得益于黄鹂歌鸣不少,其中《游弦》《广陵》《止息》三曲尤为传世佳作。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这座听鹂山房。有门联曰:
  泉韵每清心,自有山林招隐逸;
  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
虎跑泉
  在山路左侧,相传东晋法安禅师初来山时,饮水困难,虎为他刨出此泉,故名虎跑泉。泉方池,中有井,泉眼在井中,水清澈,可烹茶。上有虎跑亭,一名虎泉亭,长方形,设计美观大方。明嘉靖年间袁继祖重砌方池,改名"万古常清池",表明泉水常年清澈见底,故虎跑亭又称"万古常清亭"。池旁石壁上嵌有"虎跑泉"三字碑刻,为明崇祯年间知府程峋所书。
  虎跑泉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昭明太子来招隐寺读书,环境十分幽雅,但苦无水喝。他闲暇无事就满山跑,寻找泉眼。有一天,太子漫步在山坡上,忽然一阵风过,树叶沙沙作响,直落地上。古语说:"云从龙,风从虎。"太子不禁毛骨悚然,哪知岗下有个小山洼,一猛虎前脚落空,一下陷了下去。太子一见,暗暗吃惊。只见这只虎大吼一声前爪猛刨这处,留下一个跳有三尺深的塘儿,虎便咆哮而去刹那间,塘内便有清泉不断向外渗出,太子双手掬着泉水,尝了一口,只觉清凉香冽,甘美香甜。这时泉水源源不断向外涌流,太子惊喜之余急忙吩咐,把泉水蓄起来,泉眼四周石头砌成池子,因虎刨此泉,故取名"虎跑泉"。
鹿跑泉
  在听鹂山房东侧。据清代文学家夏慎枢《招隐有夏序》载,"吸鹿泉,煮新茗,甘香润吻"泉旁有亭,三角形,下大上小,造型别至,名鹿泉亭,亦称"如斯亭"。
  当年此处林壑幽美,野鹿出没,闻呦呦鹿鸣,听泠泠泉响,别有一番情致。唐著名诗人张祜形容为:
  古寺人名在,清泉鹿迹幽。
  竹光寒闭院,山影夜藏楼。
玉蕊亭
  在增华阁东南,为一座六角亭,石柱有楹联曰:"绝顶共攀跻,此地来骚人墨客;三山相揖让,何处访玉树琼枝。"亭旁原有玉蕊仙踪堂,久已废毁。
  唐时这里有两株名贵的玉蕊仙花,只有皇帝的御花园和翰林院地允许植种,是稀世奇葩,开放时如瑶林琼树,因此有仙女游赏等神话传说。唐朝宰相李德裕任润州刺史时,常游招隐寺,于玉蕊花下饮酒赋诗,有《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诗:
  玉蕊天中树,金闰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新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是忆琼枝。
  并特为观花建此亭,名"玉蕊亭"。
昭明太子读书台和增华阁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南朝兰陵(今常州)人,梁武帝长子,他性爱山水,聪慧好学。被立为太子后,在招隐寺读书,于读书间招集文学名流在增华阁编辑《文选》三十卷,即著名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韵文、散文合集,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太子未及即位而卒,年三址一岁,谥昭明。
  读书台建于山腰,为小巧平房三间,门旁柱上有楹联曰:
  妙境快登临,抵许多福地洞天,相对自知招隐乐;
  伊人不可见,有无数松风竹籁,我来悦听读书声。
  房屋四周有回廊,窗明几净,环境清幽。内有石案一块,长约一点三米,宽约半米,厚约十厘米,为太子伏案处。
  读书台北还有济祖殿,藏有出土文物,如元氏五蝠(福)捧寿大型碑刻和明代重修招隐寺碑记。
  读书台右边为增华阁,是当年昭明太子编辑文选的地方。萧统云集天下才学贤士,包括《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山水有清音的"增华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成为南朝文坛的中心。《文选》入选之作,上起周代,下迄萧梁,文体各异,大都文质并重,词藻华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阁内正中墙有《增华选文图》,左墙角有一博古架,陈列昭明文选样本。门旁楹联为:
  景仰古贤风,此地得江山之助;
  熟精文选理,斯人与翰墨为缘。
  增华阁、读书台面临群山环抱林木幽深之境,气魄宏大,别有洞天,使人有"四周有山疑无路"之感。
珍珠泉
  在招隐山北脚下,传为昭明太子所凿,泉水涌上如珍珠,故名"珍珠泉"。泉旁原有亭,宋李迪建,名"珍珠亭",久已废圯。解放后在泉附近山谷中筑一水库,取名"珍珠水库",有灌溉和防洪作用。现珍珠泉亭建于水库大堤山坡上。
  清郭野有《试珍珠泉》诗,曰:
  秋云沉碧古苔绿,风激珠光流万斛。
  仙人倚槛抚瑶琴,松外泠泠漱寒玉,
  我生嗜饮兼嗜眠,老怀抑郁烦忧煎。
  可能一勺分尝后,还我聪明似少年。
鸟外亭
  位于招隐山顶,因亭高出飞鸟,故名。始建年不详,清初尚存,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现重建,为混凝土仿木结构,圆形,单檐尖顶,直径六米,亭内有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登临远眺,江山景色,尽收眼底。
竹林寺
  位于南郊夹山下的竹林寺本名夹山不见寺禅院,东晋法安禅师始建,颓废已久。明末崇祯年间,林皋大师在此搭建草房,独居二年,创建名蓝。因寺处大片竹林中,远远望去只见竹林不见寺,故名。
  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亲书寺额。雍正十一年,皇帝下诏重建,计有殿宇二百五十九楹,规模甚为宏大,年希尧有记。咸丰六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咸丰八年和尚雪峰仿旧寺重建,刚砌成百间,两年不到又毁。同治三年和尚旭雯率领徒弟回山修建,规模已不如前。
  竹林寺依山而建,一组石阶,一层平台,上下五层,层层登高,竹林繁茂,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寺前有月牙河,河周有数株古老银杏树,高耸入云。山门前原有凝翠亭,背山面水,风景优美,可供游人小憩。倾圯后未修复。山门天王殿已修葺一新,共五间,门上石额为"竹林禅寺"。从天王殿大门入寺,拾级而上,至第三平台,地面宽广,两旁建东西客堂,各五间,设计精巧,形象古朴,修整后面貌一新。
  竹林寺的特色是幽而秀,夹山原有万竿修竹,千株巨松,古老的栎、柏、枫、银杏等错杂其间,风景优美如画。清汪懋麟有诗曰。
  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
  无数乱山藏寺小,几多篱径入门深。
  老松千尺响天籁,疏磬一声来梵音;
  胜地殷勤数回过,翻怜身世久浮沉。
林公泉
  位于山腰,是明代林皋禅师所凿,故名。泉名石额为清代书法家陆润庠所书。有石砌方池,泉水清澈,过去和尚汲泉烹茶待客。泉背依山崖,岩石嶙峋,颇具古意。
挹江亭
  由林公泉沿通道迂回曲折而至恶化山最高处有挹江亭,六角形,石柱上有联:"来时觉幽奥,到此豁心胸"。亭中小坐,可荡涤心胸,开阔视野。亭外松篁掩映,苍翠宜人。北望烟波浩渺的长江和雄壮秀丽的京口三山,令人心旷神怡。
伯先墓
  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烈士墓在竹林寺东夹山下,翠柏丛生,青桐笔立。陵墓前后约一百米,左右宽三十米,大型墓包有护围拱石,四周有圆形回廊平台。墓碑上刻有"辛亥烈士赵声伯先之?quot;。碑前有石供桌,两旁有石狮基座,正前方有台阶,墓道长六十米,墓周植有梧桐和苍松翠柏,树森成荫,景色幽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鹤林寺
  鹤林寺位于南郊磨笄山北麓,旧名竹林寺,是镇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创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载,南朝宋武帝刘裕潜龙时,游息竹林寺,黄鹤飞舞其上,即帝位后,有永初年间,改竹林寺为鹤林寺。
  刘裕(365-422年),字德舆,小字寄妈,祖为彭城人,寄居京口(镇江)。幼年家贫,有贩履、种地、捕鱼为生,刘裕青年时曾在鹤林寺附近种田,常到寺中休息,刘氏故宅在城内寿邱山。刘裕做了皇帝后,故宅改建?quot;丹徒宫"。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僧元素主持此寺,始改为禅寺,又名古竹院。唐诗人李涉曾在寺壁上题诗曰: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竹院即指鹤林寺,后毁于战火。北宋绍兴中重建,改名报恩光孝禅寺。。宋咸淳间僧庆清重修,寺在山南。明永乐年间又毁,僧得月就古竹院稍加修葺,即今址。明弘治中,僧了心始修殿宇,万历间吏部尚书祟光祖损金重建天王殿及方丈、僧寮、莲亭、竹院。清康熙四年,僧净能、无怠重修。咸丰间尽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重修。 
  鹤林寺在唐时范围较大,据说出了山门就到城门--鹤林门。后几经兴废,规模逐渐缩小。由于该寺地近城市,山明水秀,风景幽美,自古文人墨客常喜留连其间,览物生情,吟诗作画,韵事佳话亦多。古鹤林有八景常为人们所谈及。
杜鹃花
  鹤林寺素以唐代杜鹃花驰名。《鹤林志》载:"杜鹃花高丈余,春日花开,倾城游赏。"唐诗人李绅有诗云:
  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凝霞曙莹销尘。
  ……
  如此好花,难怪要"倾城游赏",并还有神话传说。相传唐贞观中,外国僧人将杜鹃花种在钵盂中,自天台携来,每年暮春开花,见到两年朱裳女子,隐现于花丛中"。又传说,唐朝周宝镇守浙西时,驻节京口。有位神仙叫殷七七,是他的旧识,来镇江拜访他。周对殷说:"鹤林寺杜鹃花天下闻名,听说你能使花在不开的季节开放,现在重阳佳节临近,你能使杜鹃花开放吗?"殷连声答道:"可以,可以。"便使用法术,杜鹃花果然重九盛开,轰动了整个镇江城。
  鹤林寺的杜鹃花,因唐末战火与寺同毁。到宋咸淳年间,寺僧以红踯躅冒充唐杜鹃花,不久皆枯死。元延祐三年(1316年),里人戈道恭家圃中有唐杜鹃移植寺中,乃复旧观。花前建一小楼,名杜鹃楼,谷雨前后,杜鹃盛开,登楼观赏,更觉雅致,饶有情趣。
苏公竹院
  鹤林寺右边大院中长满了苍翠的修竹,据说是苏东坡栽种的,故叫苏公竹院,其实苏东坡来镇江以前,这里就有大片竹林。苏东坡《游鹤林寺》诗:"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可见这里的竹子并不是苏东坡栽种的,可能他以后又在寺中补种了一些。
茂叔莲池
  鹤林寺左边有一小池,据说是宋朝周敦颐(字茂叔)所凿,所以叫茂叔莲池。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因年幼丧父,随母来镇寄居舅父家,平日与鹤林寺和尚寿涯友善,曾借住寺中读书,生平最爱莲花。著有《爱莲说》,为世人传诵。他在寺中凿了一口方池,栽种莲花,称爱莲池,即茂叔莲池。
米芾墓
  位于鹤林寺西南面,占地约一亩,前有石坊,墓碑是明代米氏后裔米万钟所书。"山荒樵径十三松,米老孤坟此地逢","五州烟雨南宫笔,千里江山北固诗",这是后人对米芾的怀念和赞扬。
  米芾,北宋书画家,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镇江)。宋徽宗时招他为书画博士,曾任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称他"米颠"。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quot;宋四家。所画的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在中国画坛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米芾欣赏镇江美景,作画数十年,先后营造了三处住宅。北固山下,有天然图画的海岳庵;千秋桥畔,有垂荫一亩的西山书院;南郊鹤林寺旁,有题为"城市山林"的精舍。米芾五十七岁时病死在淮阳军官邸,其子米元晖遵照父亲的遗愿,将遗体归葬鹤林寺前,并舍宅建祠纪念,即为米公祠。

       



上一镇江景点:镇江茅山风景区
下一镇江景点:宝华山

想便宜点买汽车吗?参加江苏汽车网组织的汽车团购行动吧,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砍价。4S店提供包车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动的价格,呵呵,还不报名去!GO >>

百度中 南郊风景区 相关内容
Google搜索中 南郊风景区 相关内容
Sogou搜索中 南郊风景区 相关内容
B 北京奔驰 北京三菱 北京现代
C 长安福特 长安铃木 长安马自达
D 东风本田 东风标致 东风雪铁龙
东风日产 东南三菱 东风悦达起亚
G 广汽丰田 广州本田  
H 华晨宝马    
S 上海大众 上海通用别克 上海大众斯柯达
上汽荣威 上海通用雪佛兰 上海通用五菱雪佛兰
Y 一汽奥迪 一汽大众 一汽马自达
一汽丰田    
Z 郑州日产    
B 比亚迪    
C 长安 长城汽车 川汽野马
D 帝豪 东风汗马 东风风神
G 广汽    
H 红旗 华晨中华 海马汽车
J 吉利 江淮汽车 江铃陆风
Q 奇瑞 全球鹰 青年莲花
N 南京名爵    
Y 一汽奔腾 英伦  
Z 众泰    
A 奥迪 阿斯顿马丁  
B 宝马 保时捷 奔驰
本田 标致 宾利
D 大众 道奇  
F 法拉利 丰田 福特
H 悍马    
L 莲花 林肯 铃木
路虎    
M MINI 马自达 迈巴赫
O 欧宝 讴歌  
Q 起亚    
R 日产    
S 萨博 三菱 双龙
斯巴鲁    
W 沃尔沃    
X 现代 雪佛兰 雪铁龙
Y 英菲尼迪    



·
城市漂流去 南京文华英菲尼迪暑“驾”关
·
时尚姑苏行 威驰旅“城“激活车友生活梦
·
商业导向过重 车友会多为空客或名存实亡
·
节假日免收小客车通行费利好自驾游市场
·
南京汇达携32辆星骋车主天目湖自驾游
·
Club 3南京站——“行无疆,擎有径”BM
·
“我行 我路”斯巴鲁方特嘉年华
·
购新途锐 有机会参加“黄山集结之旅”
·
南京黄埔双龙车主西部自驾游随拍

·
赛珍珠故居
·
丹阳市陵口
·
新四军纪念馆
·
西津渡街
·
扬中国土公园
·
沈括故居梦溪园
·
瓦屋山
·
甘露寺
·
宗泽墓
·
句容市隆昌寺无粱殿


 
车型导航
热点车型
6万以下
6-10万
10-15万
15-25万
25万以上
SUV/MPV
新车 新闻 4S店
大众朗逸
科鲁兹
大众速腾
别克英朗GT
大众宝来
日产轩逸
大众高尔夫6
丰田卡罗拉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大众CC
别克君威
大众迈腾
日产天籁
大众途观
本田CR-V
丰田RAV4
现代ix35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江苏汽车网 jsChe.net
新车 新闻 4S店


加入微信号
团购/促销/活动

买车计算 | 保险计算 | 车贷计算 | 交通违章 | 网上晒价 | 驾驶学校 | 交通标志 | 公交路线 | 驾车地图 | 列车时刻表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联系地址:南京市光华路166号德兰大厦西五楼 1886汽车产业园网络部 邮编:210007 电话: 13305198474
Copyright 2014 江苏汽车网www.jsch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南京佐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09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