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手机版
 
 
 
 
 
 
 
 
维权投诉
商家俱乐部

常氏祠堂自驾游



省份:山西旅游景点
城市:晋中旅游景点



   

  概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高大宽阔、气宇轩昂的门第,是常氏用于祭祖的祠堂。  祠堂,又称家庙,是中国传统敬祖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早在西周时期,朝庭制定礼乐,一些豪门贵族开始修筑家祠,之后两千多年此风延绵兴盛。常氏以儒传家,更加注重对祖先的膜拜。  祠堂除了用于祭祀祖宗或先贤外,还是处理家族事务的重要场所。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崇先人、提倡孝道为第一人品的思想,维护和发展宗族统治。  常氏宗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常氏后裔中的一支常万杞  (后称南常)和另一支常万达(后称北常)则分别建立起了自己这一支系的祠堂,村人称之为“南祠堂”和“北祠堂”。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内的常家庄园南常部份已毁损殆尽、无法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只是常家的北祠堂了。  现存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它的修建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它的院宽25米,七开间,进深长百余米,占地八亩。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是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八字照壁:  在进入祠堂之前,请大家回过头来,先看看矗立在祠堂对面的这面大型砖雕影壁。俗话说“村不露村为有村,家不露家为有家”,从中国传统地舆学上讲,这个“不露”指的是不露风水;只有保住风水不泄,才能保住、乃至于发展一个家族的“福禄吉祥”。  影壁,从位置上区分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位于宅门里面,呈一字形迎门而设的影壁,又称照壁;第二种是座落在宅门外面与宅门相对的影壁,常见的有“一”字形和“八”字形两种;第三种是斜置于宅门前脸的山墙墀头两侧的影壁,也称为“反八字”影壁。  我们看到祠堂前的影壁呈八字型,制成于清光绪庚子年间(1900年)。它的中间由240个书写迥异的篆书“寿”字组成。按中国六十花甲子传统,取谐音“寿二百四十止”,祈愿主人安康长寿;因为240恰好是60的四倍,所以又有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代代长寿的含义。  照壁的两边是一鹿一鹤,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鹤为仙禽,鹿为瑞兽;鹤为长寿的象征,鹿则兼有寓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  (《瑞应图》中称:如果帝王为政、适合于先圣的法度而没有缺失,便会出现白鹿)  用鹿、鹤、桐、松缔合而成的图案,还有喻含“六合同春”之意。因为从谐音上读:六同鹿、合同鹤、桐同同、春近松。  旗杆:  这两根旗杆可不是用来升旗的,它是家族荣誉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只有家族中有人取得四品以上官位的,才有资格竖立这样的旗杆、享受此种荣耀。否则,任你家财万贯也是不允许的。据记载,常家从兴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出现过四品以上的官员就达46位之多;其中还包括五位从二品的爵位。因此常家的祠堂前就理所当然地竖立起了这样的旗杆。  旗杆高三丈三尺、约11米,由石础、抱柱石、插杆石,旗杆和斗五部份组成。  石围栏雕刻:  左为暗八仙:鱼骨、笛子、花蓝、荷花、葫芦、阴阳板、宝剑、蒲扇。右为八吉祥: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法螺。  抱杆石上的图案为出身渔樵、封候奉君,福寿双全、祥龙护佑,上方雕刻有四头石狮,既表达了主人对家族兴旺的期盼,又有寓意“四时如意、四世同堂、家族兴旺”的含义。  祠堂大门:  气势不凡的七开间高台歇山式大门。门楼的正中悬挂的“常氏宗祠”匾额为常氏十三世常立德书写;悬挂在左边的是清代山西巡抚曾国荃所赠“艺舟仪济”匾(含义为:赞扬常氏在弘扬文化、传播儒学道德上使山西得到了益处);右边为山西巡抚赵尔巽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朝廷旨意赠给常氏世德堂和世和堂的“乐善好施”匾额,表彰常氏在捐款赈灾中协助朝廷作出的贡献。(据历史记载,光绪二十九年前后,晋中一带并无大灾,可见当时常氏捐巨资赈济的应是外地灾民)  两位巡抚的赠匾,一方面反映了常氏家族在经济上的实力和对国家在文化经济方面所作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常氏家族的荣耀。  楹联:卜地辋川百代儿孙承德泽,名堂燕翼一脉先祖绍嘉猷。  十三世常立德书写。  大意:祖先选择了车辋这个吉祥之地定居,使子孙后代能够承托祖上之恩德,家业兴旺、代代相传;  拾级而上,可以看到祠堂高高的门槛。俗话说“高筑门槛广聚财、顺顺当当跨进来”。高高的门槛既有保护风水、防止财源外流的寓意,又有让进入祠堂赡仰的后人产生肃然起敬的心理,诚惶诚恐地尊崇先人、接受教诲。  戏台:  跨过门槛,进入祠堂前院。  好,现在请大家留意一下,大门里侧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对了,是戏台。原来这外表巍峨的大门内侧,还是一个可以反向使用的戏台。这个戏台,在平时可用做进入祠堂的通道,故又称“过道乐亭”。前院里没有建筑一座配房,空出了宽敞空阔的院落,就是为了方便族人聚集在这里观赏戏剧演出。  历史上晋商酷爱晋剧,常家也不例外。在常家商业兴盛时期,每年年终,分布于全国的各号掌柜回来交账后、或家族中有喜庆之事时,都要请班唱戏,热闹一番。一是为了告慰先祖家业兴旺发达,二是酬谢各号掌柜一年来的辛苦。  各位刚才出入的两个小门是演戏时供演员出入戏台的通道,分别叫作出将、入相;平日里祠堂正门是不开的,族中子弟出入祠堂只能走旁边的两个小门。出将、入相也有祝愿子弟腾达之意。各位走过出将、入相门后,当然也祝愿各位能够富贵腾达、一帆风顺了。  常家将戏台设在祠堂还有一层含义:除了希望以此来告慰祖先,家业兴旺发达外,还有同时也为祖先唱戏,请他们与后代同乐的意思。  戏台匾额:义关风雅  此匾是山西巡抚曾国荃因世和堂(北常总称)世代以儒教传家,为褒奖其家族在经济、文化上对山西省做出的贡献,经奏请朝廷后赠予常家的。  风雅——风:国风;雅:大雅、小雅。均为诗经中的名篇。这里泛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古文化,又指儒雅之气。  大意为:常氏家族在经济、文化上为山西地方上所做的众多贡献和义举,都是由于其世代以儒学传家、德义双馨所致。  联:双蜚雕鹗云霄志,累叶缥缃忠孝经。  清代郭书写。蜚,意同飞;雕,鹗,皆为善飞翔的大鸟。累叶,即累世、历代的意思;缥,淡青色的丝织物;缃,浅黄色的帛,古代一般用淡青色与浅黄色的丝帛做书套。  大意为:子孙能有雕鹗凌云的志向,是因为有了历代相传的忠孝经典书籍。  老槐树和松柏:  院落里种植的槐树和松柏,取其“槐荫子孙、万代长青”之意。西面的龙槐,虽然树干不算粗壮,却是光绪八年(1882年)北祠堂落成时,由常氏十二世常恰从俄罗斯带回所植,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二门匾额:光前裕后  清代常立屏书写。意思是:要时刻遵从常氏崇尚品德、勤奋创业的传统,让先辈在九泉之下感到安慰与荣耀,并为后人作出表率和楷模。  联:胜地临涂水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派,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触春秋。  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  胜地,名胜之地;涂水,横贯榆次境内潇河的古称谓;华宗,华贵的大宗族。  大意是:常氏选择了这片临近古涂水的胜地,历经数百年,像涂水一样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巨族大户了。  作为旺族的常氏家族生存在车辋这块沃土上,要时刻提醒家族每位成员,不能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警惕被富贵荣耀冲昏了头脑,而违背了先辈的遗愿;进无论做人和做事,都要时刻铭记春秋礼乐的大义。  祠堂二门:  常家庄园的建筑有众多的砖、木、石雕和挂落、彩绘作品,这些形成了常家庄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请看祠堂二门,通天挂落上是精美的双层镂空木雕,雕刻非常娴熟,错落有致,此图案为“松鹤长青、延年益寿”之意。松为百木之长,长青不老;鹤称“百羽之宗”;相传服松脂可延寿成仙,成仙后又能羽化为鹤;两者合而为一,则寓义吉祥长寿。所以便有了“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的说法。  西侧为寿桃,取其长寿之意。东侧为葡萄,取“多子多孙、绵延不断”之意,还有取经商一本万利的意思。  祠堂二门厅匾:商山采芝  清同治十一年,车辋乡里七十余人联名为常氏十二世常龄所立的功德匾。  常龄,字锡九,精通医术,常为乡里看病,而从来不收医资。人称其为“一柱香先生”。此匾正是以秦末汉初时的隐士高人“商山四皓”来赞颂常龄有高尚品德。  跨过二门的门槛,前面就是祠堂的正院。在二门里侧,三间门道由隔扇遮挡。在平时,中间门道的隔扇是紧闭的,其用意如同仪门的格局,即在平时,人们只能从两边进入正院。只有在大年初二、冬至节等全族进行祭祖仪式时,或者在举行婚丧典礼、生子添丁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开启。  祠堂正院:  进入三门,我们已来到祠堂的正院。正院由中间雕梁画栋的献厅隔开,使之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供奉先祖的牌位。下院是祭祀的场所。  下院的东西配房,是供祭祖时族中长辈或各堂主事人休息、聚会或议事的地方;献厅则是祭祖摆放供品之地。  绵瓜瓞匾额:  献厅上悬挂的匾额,上面书有“绵瓜瓞”三个字。它是依《诗经》记载“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而来。大意是:在沮水和漆水的那边,是周族发祥的源泉;如瓜瓞一般藤蔓相继,子孙万代绵延不绝……  瓞——小瓜,瓜瓞绵绵的含义是:瓜在初生时非常小,但其蔓不绝,竟逐渐长大延伸;绵延——滋生的意思。  联:春祀秋祭尊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祀、祭,皆为祭祀的意思;昭穆,古代宗庙或墓地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按父子辈份排列;昭为左,穆为右,以此来区分家族内的长幼之序,亲疏之别。  东廊匾:好行其德  山西巡抚曾国荃于光绪四年赠予世德堂(南常)之匾,表彰其在捐助赈灾方面所做的贡献。  匾:德被桑梓  ——被,普遍复盖。桑梓,乡里、乡亲。此匾是车辋乡里于道光十六年赠给常氏十一世常秉直的,以酬谢他在为家乡民众公益事业上所做的善举。  西廊匾:华萼联辉  华,同花;萼,花托。  此匾是曾国荃在光绪四年书赠世和堂的,但他所表彰的却是常氏全族。  大意为:南常北常就像花和花托一样,相映成辉、品德高尚,尤如光耀的双星。由此可见常氏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匾:力挽狂澜  此匾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山西督导、省长阎锡山为常氏十五世常运藻在榆次任禁烟评议员时,为榆次雷厉风行、根除毒患所做的政绩而赠与的匾额。  正厅匾:本支百世  大意为:愿车辋常氏这一支系延续绵远流长、百代兴旺。  联:问姓起何时溯乐奏承云曾有轩辕宰相  分支兴此地考年当甘露相传炎汉将军  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轩辕宰相,即相传黄帝的主要谋臣常先;据说为常姓始祖。炎汉将军,为明朝开国之勋臣常惠,车辋常氏的原籍在太谷惠安,据传即常惠奉安(安葬)之地,所以这支常姓奉其为祖。  正厅和配厅:  再往里走就是祠堂的正厅和配厅了,正厅供着的是常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位居正中最高处的是常家始祖常仲林。据说他原籍太谷县惠安村,明朝弘治年间到车辋村为人放牧,后娶妻生子在车辋村定居下来。到今已整整五百年了,已传至二十代,他的后人现在分布于全国近三十个省市,部分迁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约近三千人。  其它先祖则按左照右穆依次排列,直至第十一世。正厅两边的配厅,本是准备正厅供满后续延的,但民国以来的战乱,常氏商业的衰败使家丁外迁,所以一直闲置,现在我们陈列了《常氏家乘》和制于民国十三年(1924)的常家谱系图。常氏职官图和士林图。  常家以农为本,以商起家,至第六、七世已家道充裕,而家业大兴始于第八世常威,至九世万、万达已挤身晋商望族之列,富裕后的常家不忘儒商本色。始终坚守“学而优则贾”的祖训。族中子弟历代考取秀才、举人、进士等功名的达146人之多,而且始终热心公益事业。作为回报,朝庭以官相授,这里罗列的常家职官表,多是由此而来,而常氏子弟也始终以儒商自居且以此为荣,祠堂中高悬的匾额、楹联都是佐证。  神主翕匾:报本  意为饮水思源、要以实绩来回报祖先。  联:得姓有由援古国,分支成聚说平源。  说,意同悦;常氏的由来可以远溯到黄帝时代,而如今这个分支在这块肥沃的平川土地上已经越来越兴旺发达了。  祭祀:  常氏家族族内祭祀活动很多。如春节、元宵、端阳、中秋、初二、清明、十月十五、十月初一、族中婚、丧、嫁、娶、生子等等但这些祭祀都不用献阁,只有家族的大祭,才会使用,大祭每三十年举行一次,一般是在清明节,不管族中子弟远在何处也必须返回。那时献阁内摆上长长的供桌,供菜是有名的八八席。即:八素拼、八荤拼、八果蔬、八面点、八热炒、八扣碗、八海珍、八全牲,实际上就是晋中式的满汉全席。  常家以儒商自居,礼仪自然要效彷古训,当活动之初先要洒扫亭,布置一新,将大鼎置于阁前,全体人员净面、整装。经主祭人宣布开始,随扣即奏响古乐宣读祭文、颂词、然后论辈份,分门户,按年出有序排列,共向大殿中诸位先人行三跪九叩之礼。此后再轮流上香、烧祭。祭祀分两天,第一天为男丁,第二天为女丁。场面是一样隆重。自祠堂建成后,这种活动只进行过两次,一次为1893年,一次是1923年,此后因种种原因停止。有关常氏家族的历史,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中,逐步讲解。  功名官职名词解释:  从二品:、常家从二品官职的人员为九世万达,十世怀玗,十一世秉文,十二世常忄寿、十三世常立敬都为武功将军。职官钅录中,将奉政大夫常运皇错写成从二品,奉政大夫实为正五品官职。  花翎: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饰于冠后,以翎眼多者为贵,一般是一个翎眼,多者双眼或三眼,开始时准有功勋及蒙特恩者,方得赏戴,咸丰后,凡五品以上,虽无勋赏亦得由捐纳而戴一眼花翎;大臣有特恩的始赏戴双眼花翎,宗臣如亲王,贝勒等始得戴三眼花翎。  进士:意即贡举的人才,始见于《礼记.王制》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参加礼部考试之人,都可以叫做进士,试毕合格者,赐进士及等……其后又有“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名义,明清将均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进士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一。  举人:唐制为各地,“乡贡入京、应试之通称,意即应举之人,”明清则为乡试考中者之专称。作为一种出身咨格。  孝廉方正: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这一,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4)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孝廉者往往被认为“郎”,在东汉尤为求仕进者必由之路,汉以后隋以前孝廉合为一称。册举秀才,郡举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监生:明清从国子监肆业的,统称监生。初由学部考取或由皇帝特许,乾隆以来,加以严格的考课。监生有举监、贡监、生监、恩监、荫监、优监等名目;后来则仅存虚名,不受重视。监生还有靠捐纳而取得的。  贡生:科举制度中生员(秀才)一般是隶属于本府,若经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而不是本府、州、县等的生员则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廪(ling)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府、州、县生员最初每月都有膳费补助其生活。清代则须经岁、科两试居一等前列的方能取得廪生名义,成为资历较深的生员。  庠(xiang)生: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的生员的别称,庠是古代学校之名。  常氏做官的途径:1、科举;2、捐保;3、捐输:绝大多数是诰赠、封赠、议叙的头衔。常氏那么多显赫的头衔,绝大多数是朝廷的封赏。

   

   

  概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高大宽阔、气宇轩昂的门第,是常氏用于祭祖的祠堂。  祠堂,又称家庙,是中国传统敬祖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早在西周时期,朝庭制定礼乐,一些豪门贵族开始修筑家祠,之后两千多年此风延绵兴盛。常氏以儒传家,更加注重对祖先的膜拜。  祠堂除了用于祭祀祖宗或先贤外,还是处理家族事务的重要场所。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崇先人、提倡孝道为第一人品的思想,维护和发展宗族统治。  常氏宗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常氏后裔中的一支常万杞  (后称南常)和另一支常万达(后称北常)则分别建立起了自己这一支系的祠堂,村人称之为“南祠堂”和“北祠堂”。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内的常家庄园南常部份已毁损殆尽、无法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只是常家的北祠堂了。  现存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它的修建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它的院宽25米,七开间,进深长百余米,占地八亩。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是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八字照壁:  在进入祠堂之前,请大家回过头来,先看看矗立在祠堂对面的这面大型砖雕影壁。俗话说“村不露村为有村,家不露家为有家”,从中国传统地舆学上讲,这个“不露”指的是不露风水;只有保住风水不泄,才能保住、乃至于发展一个家族的“福禄吉祥”。  影壁,从位置上区分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位于宅门里面,呈一字形迎门而设的影壁,又称照壁;第二种是座落在宅门外面与宅门相对的影壁,常见的有“一”字形和“八”字形两种;第三种是斜置于宅门前脸的山墙墀头两侧的影壁,也称为“反八字”影壁。  我们看到祠堂前的影壁呈八字型,制成于清光绪庚子年间(1900年)。它的中间由240个书写迥异的篆书“寿”字组成。按中国六十花甲子传统,取谐音“寿二百四十止”,祈愿主人安康长寿;因为240恰好是60的四倍,所以又有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代代长寿的含义。  照壁的两边是一鹿一鹤,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鹤为仙禽,鹿为瑞兽;鹤为长寿的象征,鹿则兼有寓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  (《瑞应图》中称:如果帝王为政、适合于先圣的法度而没有缺失,便会出现白鹿)  用鹿、鹤、桐、松缔合而成的图案,还有喻含“六合同春”之意。因为从谐音上读:六同鹿、合同鹤、桐同同、春近松。  旗杆:  这两根旗杆可不是用来升旗的,它是家族荣誉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只有家族中有人取得四品以上官位的,才有资格竖立这样的旗杆、享受此种荣耀。否则,任你家财万贯也是不允许的。据记载,常家从兴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出现过四品以上的官员就达46位之多;其中还包括五位从二品的爵位。因此常家的祠堂前就理所当然地竖立起了这样的旗杆。  旗杆高三丈三尺、约11米,由石础、抱柱石、插杆石,旗杆和斗五部份组成。  石围栏雕刻:  左为暗八仙:鱼骨、笛子、花蓝、荷花、葫芦、阴阳板、宝剑、蒲扇。右为八吉祥: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法螺。  抱杆石上的图案为出身渔樵、封候奉君,福寿双全、祥龙护佑,上方雕刻有四头石狮,既表达了主人对家族兴旺的期盼,又有寓意“四时如意、四世同堂、家族兴旺”的含义。  祠堂大门:  气势不凡的七开间高台歇山式大门。门楼的正中悬挂的“常氏宗祠”匾额为常氏十三世常立德书写;悬挂在左边的是清代山西巡抚曾国荃所赠“艺舟仪济”匾(含义为:赞扬常氏在弘扬文化、传播儒学道德上使山西得到了益处);右边为山西巡抚赵尔巽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朝廷旨意赠给常氏世德堂和世和堂的“乐善好施”匾额,表彰常氏在捐款赈灾中协助朝廷作出的贡献。(据历史记载,光绪二十九年前后,晋中一带并无大灾,可见当时常氏捐巨资赈济的应是外地灾民)  两位巡抚的赠匾,一方面反映了常氏家族在经济上的实力和对国家在文化经济方面所作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常氏家族的荣耀。  楹联:卜地辋川百代儿孙承德泽,名堂燕翼一脉先祖绍嘉猷。  十三世常立德书写。  大意:祖先选择了车辋这个吉祥之地定居,使子孙后代能够承托祖上之恩德,家业兴旺、代代相传;  拾级而上,可以看到祠堂高高的门槛。俗话说“高筑门槛广聚财、顺顺当当跨进来”。高高的门槛既有保护风水、防止财源外流的寓意,又有让进入祠堂赡仰的后人产生肃然起敬的心理,诚惶诚恐地尊崇先人、接受教诲。  戏台:  跨过门槛,进入祠堂前院。  好,现在请大家留意一下,大门里侧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对了,是戏台。原来这外表巍峨的大门内侧,还是一个可以反向使用的戏台。这个戏台,在平时可用做进入祠堂的通道,故又称“过道乐亭”。前院里没有建筑一座配房,空出了宽敞空阔的院落,就是为了方便族人聚集在这里观赏戏剧演出。  历史上晋商酷爱晋剧,常家也不例外。在常家商业兴盛时期,每年年终,分布于全国的各号掌柜回来交账后、或家族中有喜庆之事时,都要请班唱戏,热闹一番。一是为了告慰先祖家业兴旺发达,二是酬谢各号掌柜一年来的辛苦。  各位刚才出入的两个小门是演戏时供演员出入戏台的通道,分别叫作出将、入相;平日里祠堂正门是不开的,族中子弟出入祠堂只能走旁边的两个小门。出将、入相也有祝愿子弟腾达之意。各位走过出将、入相门后,当然也祝愿各位能够富贵腾达、一帆风顺了。  常家将戏台设在祠堂还有一层含义:除了希望以此来告慰祖先,家业兴旺发达外,还有同时也为祖先唱戏,请他们与后代同乐的意思。  戏台匾额:义关风雅  此匾是山西巡抚曾国荃因世和堂(北常总称)世代以儒教传家,为褒奖其家族在经济、文化上对山西省做出的贡献,经奏请朝廷后赠予常家的。  风雅——风:国风;雅:大雅、小雅。均为诗经中的名篇。这里泛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古文化,又指儒雅之气。  大意为:常氏家族在经济、文化上为山西地方上所做的众多贡献和义举,都是由于其世代以儒学传家、德义双馨所致。  联:双蜚雕鹗云霄志,累叶缥缃忠孝经。  清代郭书写。蜚,意同飞;雕,鹗,皆为善飞翔的大鸟。累叶,即累世、历代的意思;缥,淡青色的丝织物;缃,浅黄色的帛,古代一般用淡青色与浅黄色的丝帛做书套。  大意为:子孙能有雕鹗凌云的志向,是因为有了历代相传的忠孝经典书籍。  老槐树和松柏:  院落里种植的槐树和松柏,取其“槐荫子孙、万代长青”之意。西面的龙槐,虽然树干不算粗壮,却是光绪八年(1882年)北祠堂落成时,由常氏十二世常恰从俄罗斯带回所植,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二门匾额:光前裕后  清代常立屏书写。意思是:要时刻遵从常氏崇尚品德、勤奋创业的传统,让先辈在九泉之下感到安慰与荣耀,并为后人作出表率和楷模。  联:胜地临涂水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派,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触春秋。  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  胜地,名胜之地;涂水,横贯榆次境内潇河的古称谓;华宗,华贵的大宗族。  大意是:常氏选择了这片临近古涂水的胜地,历经数百年,像涂水一样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巨族大户了。  作为旺族的常氏家族生存在车辋这块沃土上,要时刻提醒家族每位成员,不能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警惕被富贵荣耀冲昏了头脑,而违背了先辈的遗愿;进无论做人和做事,都要时刻铭记春秋礼乐的大义。  祠堂二门:  常家庄园的建筑有众多的砖、木、石雕和挂落、彩绘作品,这些形成了常家庄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请看祠堂二门,通天挂落上是精美的双层镂空木雕,雕刻非常娴熟,错落有致,此图案为“松鹤长青、延年益寿”之意。松为百木之长,长青不老;鹤称“百羽之宗”;相传服松脂可延寿成仙,成仙后又能羽化为鹤;两者合而为一,则寓义吉祥长寿。所以便有了“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的说法。  西侧为寿桃,取其长寿之意。东侧为葡萄,取“多子多孙、绵延不断”之意,还有取经商一本万利的意思。  祠堂二门厅匾:商山采芝  清同治十一年,车辋乡里七十余人联名为常氏十二世常龄所立的功德匾。  常龄,字锡九,精通医术,常为乡里看病,而从来不收医资。人称其为“一柱香先生”。此匾正是以秦末汉初时的隐士高人“商山四皓”来赞颂常龄有高尚品德。  跨过二门的门槛,前面就是祠堂的正院。在二门里侧,三间门道由隔扇遮挡。在平时,中间门道的隔扇是紧闭的,其用意如同仪门的格局,即在平时,人们只能从两边进入正院。只有在大年初二、冬至节等全族进行祭祖仪式时,或者在举行婚丧典礼、生子添丁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开启。  祠堂正院:  进入三门,我们已来到祠堂的正院。正院由中间雕梁画栋的献厅隔开,使之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供奉先祖的牌位。下院是祭祀的场所。  下院的东西配房,是供祭祖时族中长辈或各堂主事人休息、聚会或议事的地方;献厅则是祭祖摆放供品之地。  绵瓜瓞匾额:  献厅上悬挂的匾额,上面书有“绵瓜瓞”三个字。它是依《诗经》记载“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而来。大意是:在沮水和漆水的那边,是周族发祥的源泉;如瓜瓞一般藤蔓相继,子孙万代绵延不绝……  瓞——小瓜,瓜瓞绵绵的含义是:瓜在初生时非常小,但其蔓不绝,竟逐渐长大延伸;绵延——滋生的意思。  联:春祀秋祭尊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祀、祭,皆为祭祀的意思;昭穆,古代宗庙或墓地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按父子辈份排列;昭为左,穆为右,以此来区分家族内的长幼之序,亲疏之别。  东廊匾:好行其德  山西巡抚曾国荃于光绪四年赠予世德堂(南常)之匾,表彰其在捐助赈灾方面所做的贡献。  匾:德被桑梓  ——被,普遍复盖。桑梓,乡里、乡亲。此匾是车辋乡里于道光十六年赠给常氏十一世常秉直的,以酬谢他在为家乡民众公益事业上所做的善举。  西廊匾:华萼联辉  华,同花;萼,花托。  此匾是曾国荃在光绪四年书赠世和堂的,但他所表彰的却是常氏全族。  大意为:南常北常就像花和花托一样,相映成辉、品德高尚,尤如光耀的双星。由此可见常氏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匾:力挽狂澜  此匾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山西督导、省长阎锡山为常氏十五世常运藻在榆次任禁烟评议员时,为榆次雷厉风行、根除毒患所做的政绩而赠与的匾额。  正厅匾:本支百世  大意为:愿车辋常氏这一支系延续绵远流长、百代兴旺。  联:问姓起何时溯乐奏承云曾有轩辕宰相  分支兴此地考年当甘露相传炎汉将军  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轩辕宰相,即相传黄帝的主要谋臣常先;据说为常姓始祖。炎汉将军,为明朝开国之勋臣常惠,车辋常氏的原籍在太谷惠安,据传即常惠奉安(安葬)之地,所以这支常姓奉其为祖。  正厅和配厅:  再往里走就是祠堂的正厅和配厅了,正厅供着的是常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位居正中最高处的是常家始祖常仲林。据说他原籍太谷县惠安村,明朝弘治年间到车辋村为人放牧,后娶妻生子在车辋村定居下来。到今已整整五百年了,已传至二十代,他的后人现在分布于全国近三十个省市,部分迁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约近三千人。  其它先祖则按左照右穆依次排列,直至第十一世。正厅两边的配厅,本是准备正厅供满后续延的,但民国以来的战乱,常氏商业的衰败使家丁外迁,所以一直闲置,现在我们陈列了《常氏家乘》和制于民国十三年(1924)的常家谱系图。常氏职官图和士林图。  常家以农为本,以商起家,至第六、七世已家道充裕,而家业大兴始于第八世常威,至九世万、万达已挤身晋商望族之列,富裕后的常家不忘儒商本色。始终坚守“学而优则贾”的祖训。族中子弟历代考取秀才、举人、进士等功名的达146人之多,而且始终热心公益事业。作为回报,朝庭以官相授,这里罗列的常家职官表,多是由此而来,而常氏子弟也始终以儒商自居且以此为荣,祠堂中高悬的匾额、楹联都是佐证。  神主翕匾:报本  意为饮水思源、要以实绩来回报祖先。  联:得姓有由援古国,分支成聚说平源。  说,意同悦;常氏的由来可以远溯到黄帝时代,而如今这个分支在这块肥沃的平川土地上已经越来越兴旺发达了。  祭祀:  常氏家族族内祭祀活动很多。如春节、元宵、端阳、中秋、初二、清明、十月十五、十月初一、族中婚、丧、嫁、娶、生子等等但这些祭祀都不用献阁,只有家族的大祭,才会使用,大祭每三十年举行一次,一般是在清明节,不管族中子弟远在何处也必须返回。那时献阁内摆上长长的供桌,供菜是有名的八八席。即:八素拼、八荤拼、八果蔬、八面点、八热炒、八扣碗、八海珍、八全牲,实际上就是晋中式的满汉全席。  常家以儒商自居,礼仪自然要效彷古训,当活动之初先要洒扫亭,布置一新,将大鼎置于阁前,全体人员净面、整装。经主祭人宣布开始,随扣即奏响古乐宣读祭文、颂词、然后论辈份,分门户,按年出有序排列,共向大殿中诸位先人行三跪九叩之礼。此后再轮流上香、烧祭。祭祀分两天,第一天为男丁,第二天为女丁。场面是一样隆重。自祠堂建成后,这种活动只进行过两次,一次为1893年,一次是1923年,此后因种种原因停止。有关常氏家族的历史,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中,逐步讲解。  功名官职名词解释:  从二品:、常家从二品官职的人员为九世万达,十世怀玗,十一世秉文,十二世常忄寿、十三世常立敬都为武功将军。职官钅录中,将奉政大夫常运皇错写成从二品,奉政大夫实为正五品官职。  花翎: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饰于冠后,以翎眼多者为贵,一般是一个翎眼,多者双眼或三眼,开始时准有功勋及蒙特恩者,方得赏戴,咸丰后,凡五品以上,虽无勋赏亦得由捐纳而戴一眼花翎;大臣有特恩的始赏戴双眼花翎,宗臣如亲王,贝勒等始得戴三眼花翎。  进士:意即贡举的人才,始见于《礼记.王制》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参加礼部考试之人,都可以叫做进士,试毕合格者,赐进士及等……其后又有“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名义,明清将均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进士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一。  举人:唐制为各地,“乡贡入京、应试之通称,意即应举之人,”明清则为乡试考中者之专称。作为一种出身咨格。  孝廉方正: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这一,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4)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孝廉者往往被认为“郎”,在东汉尤为求仕进者必由之路,汉以后隋以前孝廉合为一称。册举秀才,郡举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监生:明清从国子监肆业的,统称监生。初由学部考取或由皇帝特许,乾隆以来,加以严格的考课。监生有举监、贡监、生监、恩监、荫监、优监等名目;后来则仅存虚名,不受重视。监生还有靠捐纳而取得的。  贡生:科举制度中生员(秀才)一般是隶属于本府,若经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而不是本府、州、县等的生员则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廪(ling)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府、州、县生员最初每月都有膳费补助其生活。清代则须经岁、科两试居一等前列的方能取得廪生名义,成为资历较深的生员。  庠(xiang)生: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的生员的别称,庠是古代学校之名。  常氏做官的途径:1、科举;2、捐保;3、捐输:绝大多数是诰赠、封赠、议叙的头衔。常氏那么多显赫的头衔,绝大多数是朝廷的封赏。

   



上一晋中景点:东北堡门
下一晋中景点:常氏静园

想便宜点买汽车吗?参加江苏汽车网组织的汽车团购行动吧,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砍价。4S店提供包车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动的价格,呵呵,还不报名去!GO >>

百度中 常氏祠堂 相关内容
Google搜索中 常氏祠堂 相关内容
Sogou搜索中 常氏祠堂 相关内容
B 北京奔驰 北京三菱 北京现代
C 长安福特 长安铃木 长安马自达
D 东风本田 东风标致 东风雪铁龙
东风日产 东南三菱 东风悦达起亚
G 广汽丰田 广州本田  
H 华晨宝马    
S 上海大众 上海通用别克 上海大众斯柯达
上汽荣威 上海通用雪佛兰 上海通用五菱雪佛兰
Y 一汽奥迪 一汽大众 一汽马自达
一汽丰田    
Z 郑州日产    
B 比亚迪    
C 长安 长城汽车 川汽野马
D 帝豪 东风汗马 东风风神
G 广汽    
H 红旗 华晨中华 海马汽车
J 吉利 江淮汽车 江铃陆风
Q 奇瑞 全球鹰 青年莲花
N 南京名爵    
Y 一汽奔腾 英伦  
Z 众泰    
A 奥迪 阿斯顿马丁  
B 宝马 保时捷 奔驰
本田 标致 宾利
D 大众 道奇  
F 法拉利 丰田 福特
H 悍马    
L 莲花 林肯 铃木
路虎    
M MINI 马自达 迈巴赫
O 欧宝 讴歌  
Q 起亚    
R 日产    
S 萨博 三菱 双龙
斯巴鲁    
W 沃尔沃    
X 现代 雪佛兰 雪铁龙
Y 英菲尼迪    



·
城市漂流去 南京文华英菲尼迪暑“驾”关
·
时尚姑苏行 威驰旅“城“激活车友生活梦
·
商业导向过重 车友会多为空客或名存实亡
·
节假日免收小客车通行费利好自驾游市场
·
南京汇达携32辆星骋车主天目湖自驾游
·
Club 3南京站——“行无疆,擎有径”BM
·
“我行 我路”斯巴鲁方特嘉年华
·
购新途锐 有机会参加“黄山集结之旅”
·
南京黄埔双龙车主西部自驾游随拍

·
常氏可园
·
节和堂、人和堂、华展
·
榆社-响堂寺石刻、福祥寺
·
革命圣地麻田
·
晋中渠家大院
·
袄神楼
·
晋中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
·
祁县何家大院
·
石芸轩书院
·
“日升昌”票号


 
车型导航
热点车型
6万以下
6-10万
10-15万
15-25万
25万以上
SUV/MPV
新车 新闻 4S店
大众朗逸
科鲁兹
大众速腾
别克英朗GT
大众宝来
日产轩逸
大众高尔夫6
丰田卡罗拉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大众CC
别克君威
大众迈腾
日产天籁
大众途观
本田CR-V
丰田RAV4
现代ix35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江苏汽车网 jsChe.net
新车 新闻 4S店


加入微信号
团购/促销/活动

买车计算 | 保险计算 | 车贷计算 | 交通违章 | 网上晒价 | 驾驶学校 | 交通标志 | 公交路线 | 驾车地图 | 列车时刻表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联系地址:南京市光华路166号德兰大厦西五楼 1886汽车产业园网络部 邮编:210007 电话: 13305198474
Copyright 2014 江苏汽车网www.jsch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南京佐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09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