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汽车网 >> 自驾游 >> 保定周边自驾游 >> 直隶总督署自驾游 |
直隶总督署自驾游 |
省份:河北旅游景点 城市:保定旅游景点 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这座衙署启用于雍正七年(1729年),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总督作为朝廷派出的命官,并逐渐形成官制从明代开始。清代定鼎北京以后,总督、巡抚的设置进一步走向制度化,清初有一段曾经是督抚并存。不久,总督由临时派遣转为定制,由专管军务发展到综理军民要政,实际已成为地方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直隶是天子脚下的畿辅重地,其地位较他省为重。直隶总督经历了由中央直辖到地方统辖的过渡时期。统兵是总督的专责,直隶总督统兵除了维护地方安全外,还负责保卫京师的重任,因此当时有诗云:“三资辅为政,屏藩卫帝京。”说明朝廷对直隶总督统兵保卫京师格外关注。 从雍正二年李维钧首任直隶总督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止,187年中共产生直隶总督73人,百余任次,有的只任数月,任职5年以上的只有方观承、周元理、李鸿章、袁世凯等10余人。其中李鸿章任期最长,他3次受命,先后达28年之久。这种平均不到两年一任次的频繁更替,原因除有的总督病故、革职或降调外,还是清朝中央驾驭地方大吏的一种手段。因为朝廷唯恐地方官久居一地,结党营私,难以控制,认为适当调换可免于此弊。 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2600余里,东西宽1200余里。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封建王朝的重臣,有的直隶总督在任期内也为地方办了些实事。史料记载,同治年间的曾国藩,曾由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而正式就任直隶总督。当时的直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处是一派破败不堪的景象,满地灾荒,民生凋敝,再加吏治腐败,武备废弛,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曾国藩上任后,一是整顿吏治,减轻民负,严令各地“不准于应征钱粮之外,加派分文”,告诫各级官员要“视民事须如家事”,为民众“休养生息”创造条件;二是清理狱讼,对长期积压的各类民刑案件进行了审理,并制定了《直隶清讼事宜十条》;三是治理河道,永定河清淤并加固南北两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灾的发生;四是赈济灾荒,采取了相应的救济措施。曾氏就任直隶总督虽只有一年多,但其所做所为,却对当时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直隶总督署的前身是大宁都司署、参将署,雍正初年,原来的直隶巡抚升任直隶总督,仍驻节保定,于是在原基础上重建了总督衙署。总督署的建筑布局基本上承继了前代衙署的建筑特色,主体建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即中路;东西两侧各一路是相互对称的辅助建筑,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中路主体建筑主要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并配有左右耳房、厢房等。三开间的黑色大门上方,悬挂雍正皇帝手书“直隶总督部院”匾额,封闭式的格局和威严的气氛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不过,由于衙署地处天子脚下,因此,所有建筑都比较朴素,没有什么油漆彩画和其他华丽装饰。 直隶总督署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30米,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由中路的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四堂构成了一条南北中轴线,大门前两侧分别有东班房和西班房,两班房往南是辕门、照壁和旗杆,在总督署门内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过渡空间。大门即是总督署的正门,座北面南,大门台阶高1米多,大门为三开间小式硬山建筑,步人总督署大门,沿甬道往北即是仪门,为三开间门厅,仪门两侧各有一便门,称东便门、西便门。仪门是总督迎送宾客的地方,一般与总督品位相当或比总督还大的文武官员来署,宾客从仪门而人,品位低下的官员来见总督,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东西便门,文官走东便门,武官走西便门。进入仪门后,是一条笔直的甬道,甬道两旁是两行粗大的松柏,苍劲挺拔,距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在柏树丛中,古树苍鹰成为古衙奇观。从仪门沿甬道北去60余米,便是总督署大堂,大堂是总督署的中心建筑,面阔五间,长22米,进深10米,堂前有抱厦三间和宽阔的月台,月台两侧东西各有九间厢房,大堂及前面的月台是总督举行隆重庆典和重大政务活动的场所。 总督大堂一般不直接用来审理各类案件,主要是总督举行隆重贺典和重大政务活动的地方,如承接谕旨、拜发奏折以及对皇帝、太后、皇后生辰吉礼的朝贺等。 由大堂穿厅而进是二堂,主要用于总督接见外地官员和僚属,举行一般性礼仪活动以及审理案件。二堂东侧为议事厅,是总督上堂后暂时休憩并与幕僚们议事之处;西侧称启事厅,是书吏们整理案卷,以便总督处理政务的地方。 由二堂向里有花墙相隔,中间有通向内宅官邸及上房的直廊及垂花门。官邸是总督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公文之所;上房则是总督及其眷属生活居住的地方。平时内宅严禁外人进入。总督府东路的主要建筑有武成王庙、寅宾馆、幕府院、东花厅等;寅宾馆主要用来招待贵宾。西路的主要建筑有吏舍、马厩、幕府院及小教场等。 在中国近代史上,直隶总督署曾与不少重要事件直接相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保定是义和团运动的重要中心。同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进犯保定,总督署被占领。留守总督署的廷雍等清室官员遵照直隶总督李鸿章“以礼相待”的指令,命直隶守军撤离省城,任侵略军烧杀抢掠,然而,侵略者却在总督署大堂以纵容“拳匪”杀洋人、烧教堂的罪名嫁祸于人,将廷雍、沈家本等清室官员加以审讯,并处以极刑,枭首示众。外国侵略者端坐于总督署大堂审判中国官员,这在中华民族和直隶总督署的历史上都是奇耻大辱,也是落后必然挨打的惨痛教训。 总督作为朝廷派出的命官,并逐渐形成官制从明代开始。清代定鼎北京以后,总督、巡抚的设置进一步走向制度化,清初有一段曾经是督抚并存。不久,总督由临时派遣转为定制,由专管军务发展到综理军民要政,实际已成为地方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直隶是天子脚下的畿辅重地,其地位较他省为重。直隶总督经历了由中央直辖到地方统辖的过渡时期。统兵是总督的专责,直隶总督统兵除了维护地方安全外,还负责保卫京师的重任,因此当时有诗云:“三资辅为政,屏藩卫帝京。”说明朝廷对直隶总督统兵保卫京师格外关注。 从雍正二年李维钧首任直隶总督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止,187年中共产生直隶总督73人,百余任次,有的只任数月,任职5年以上的只有方观承、周元理、李鸿章、袁世凯等10余人。其中李鸿章任期最长,他3次受命,先后达28年之久。这种平均不到两年一任次的频繁更替,原因除有的总督病故、革职或降调外,还是清朝中央驾驭地方大吏的一种手段。因为朝廷唯恐地方官久居一地,结党营私,难以控制,认为适当调换可免于此弊。 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2600余里,东西宽1200余里。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封建王朝的重臣,有的直隶总督在任期内也为地方办了些实事。史料记载,同治年间的曾国藩,曾由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而正式就任直隶总督。当时的直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处是一派破败不堪的景象,满地灾荒,民生凋敝,再加吏治腐败,武备废弛,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曾国藩上任后,一是整顿吏治,减轻民负,严令各地“不准于应征钱粮之外,加派分文”,告诫各级官员要“视民事须如家事”,为民众“休养生息”创造条件;二是清理狱讼,对长期积压的各类民刑案件进行了审理,并制定了《直隶清讼事宜十条》;三是治理河道,永定河清淤并加固南北两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灾的发生;四是赈济灾荒,采取了相应的救济措施。曾氏就任直隶总督虽只有一年多,但其所做所为,却对当时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直隶总督署的前身是大宁都司署、参将署,雍正初年,原来的直隶巡抚升任直隶总督,仍驻节保定,于是在原基础上重建了总督衙署。总督署的建筑布局基本上承继了前代衙署的建筑特色,主体建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即中路;东西两侧各一路是相互对称的辅助建筑,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中路主体建筑主要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并配有左右耳房、厢房等。三开间的黑色大门上方,悬挂雍正皇帝手书“直隶总督部院”匾额,封闭式的格局和威严的气氛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不过,由于衙署地处天子脚下,因此,所有建筑都比较朴素,没有什么油漆彩画和其他华丽装饰。 直隶总督署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30米,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由中路的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四堂构成了一条南北中轴线,大门前两侧分别有东班房和西班房,两班房往南是辕门、照壁和旗杆,在总督署门内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过渡空间。大门即是总督署的正门,座北面南,大门台阶高1米多,大门为三开间小式硬山建筑,步人总督署大门,沿甬道往北即是仪门,为三开间门厅,仪门两侧各有一便门,称东便门、西便门。仪门是总督迎送宾客的地方,一般与总督品位相当或比总督还大的文武官员来署,宾客从仪门而人,品位低下的官员来见总督,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东西便门,文官走东便门,武官走西便门。进入仪门后,是一条笔直的甬道,甬道两旁是两行粗大的松柏,苍劲挺拔,距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在柏树丛中,古树苍鹰成为古衙奇观。从仪门沿甬道北去60余米,便是总督署大堂,大堂是总督署的中心建筑,面阔五间,长22米,进深10米,堂前有抱厦三间和宽阔的月台,月台两侧东西各有九间厢房,大堂及前面的月台是总督举行隆重庆典和重大政务活动的场所。 总督大堂一般不直接用来审理各类案件,主要是总督举行隆重贺典和重大政务活动的地方,如承接谕旨、拜发奏折以及对皇帝、太后、皇后生辰吉礼的朝贺等。 由大堂穿厅而进是二堂,主要用于总督接见外地官员和僚属,举行一般性礼仪活动以及审理案件。二堂东侧为议事厅,是总督上堂后暂时休憩并与幕僚们议事之处;西侧称启事厅,是书吏们整理案卷,以便总督处理政务的地方。 由二堂向里有花墙相隔,中间有通向内宅官邸及上房的直廊及垂花门。官邸是总督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公文之所;上房则是总督及其眷属生活居住的地方。平时内宅严禁外人进入。总督府东路的主要建筑有武成王庙、寅宾馆、幕府院、东花厅等;寅宾馆主要用来招待贵宾。西路的主要建筑有吏舍、马厩、幕府院及小教场等。 在中国近代史上,直隶总督署曾与不少重要事件直接相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保定是义和团运动的重要中心。同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进犯保定,总督署被占领。留守总督署的廷雍等清室官员遵照直隶总督李鸿章“以礼相待”的指令,命直隶守军撤离省城,任侵略军烧杀抢掠,然而,侵略者却在总督署大堂以纵容“拳匪”杀洋人、烧教堂的罪名嫁祸于人,将廷雍、沈家本等清室官员加以审讯,并处以极刑,枭首示众。外国侵略者端坐于总督署大堂审判中国官员,这在中华民族和直隶总督署的历史上都是奇耻大辱,也是落后必然挨打的惨痛教训。 |
上一保定景点:古莲花池
下一保定景点:涿州影视城 |
想便宜点买汽车吗?参加江苏汽车网组织的汽车团购行动吧,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砍价。4S店提供包车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动的价格,呵呵,还不报名去!GO >> |
百度中 直隶总督署 相关内容 | |
Google搜索中 直隶总督署 相关内容 | |
Sogou搜索中 直隶总督署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