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手机版
 
 
 
 
 
 
 
 
维权投诉
商家俱乐部

铜山风景区自驾游



省份:河南旅游景点
城市:驻马店旅游景点



     铜山风景名胜区分铜山、铜山湖、云雾峰三个部分,总面积74平方公里,海拔681米,整个景区融汇聚集了山峦、湖水、岛、潭瀑、洞穴、寺庙、革命遗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风景名胜资源的精粹,集“雄、险、奇、秀”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和,以“一山、一水、一寺、一圣地”构成了完整的风景名胜体系。 
 
  铜山,原名大复山,汉代名将邓通在此铸钱而得名。它以“险似华山,秀似黄山”被冠以“小武当”之称,“南朝金顶(湖北武当),北谒铜峰”的美谈流传至今。

  自东汉以业,佛道两家的释子道徒,在铜山修身养性,弘扬拂法,形成了丰富的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一天桥”、“二古庙”、“三宫观”、“四道天门”、“五大石崖”、“六大洞穴”、“七大寺院”、“八大景观”、“九大奇石”、“十座名峰”等景点,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山上,云雾缭绕,危崖耸立;山下,洞谷幽深,林草茂密;周围群山之上怪石嶙峋,酷似猴、熊、蛇、鹰等八十种动物,鬼斧神工奇妙无究。山泉、飞瀑、红叶、怪石、河湖、寺庙、相互交映,可谓人间的仙境,历史上留传的农历六月十五日的传统庙会来自皖西、鄂北、豫南等各地朝山香客日达数十万人之多,物资交易大会盛况空前。

  铜山脚下便是南宫寺,踏入山门,穿过竹林小道便来到千年佛教、道教圣地——滴水崖,寺院南侧有一滴水石洞,常年滴水不断,泉水甘甜清例,沁人心脾。西侧有一神仙洞,传说是祖师爷修仙之地。寺院佛道合一,常年香客不断,从滴水崖拾阶而上经“好汉坡”、“回心崖”、“焦阁老碑”、“百丈崖”、“一线天”、“铜山云梯”、“得道石”、“天桥”过四道天门可到达顶峰,立在铜峰之顶鸟瞰群山,满目葱笼,花枝烂漫,山峦起伏似巨龙飞舞,河流交错如飘带萦回,景区100多个著名景点尽收眼底,千里云海,河湖一线,水天一色,气象万千,使人心旷神怡,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登山完毕,便可泛舟铜山湖,碧波荡漾,岛绿景秀,岸上松涛阵阵,鸟语花香,宾馆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水怪”的传说,更为铜山湖增添了一分美丽和神秘。铜山风景名胜区,以秀丽的山水为主体,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是求知、求新、求奇、求险、求佛、探胜的旅游胜地,是中原大地一颗璀灿的明珠。

  铜山以独特的湖光山色,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历代游客。相传,王莽赶刘秀曾在铜山激战;南北朝时期,以《水经注》闻名于世的郦道元曾数次登临铜山详考沘水之源;唐代的尉迟敬德登山游览,立碑纪念;唐未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登山后咏诗激励斗志;明朝正德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曾“相从贤士大夫数辈而来”登山游历,并亲自撰写《重修铜山清凉禅寺碑记》清代顺治皇帝削发为僧到铜山清凉寺隐居。清代历任知县登峰观景,并留下很多赞美铜峰的诗篇。

  整个景区由“十大名峰”、“五大石崖”、“八大景观”构成,其中“铜峰积翠”、“熊石朝天”、“石婆峰”、“天桥石”、“滴水崖”、“四天门”、“一线天”、“云梯”等绮丽雄奇的景观令人叫绝。周围群山之上,形若猴、狮、虎、羊、龟、鹰、蛙等多种动物的怪石,其鬼节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该景区已于1994年5月13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区,它是以山水为依托,以丰富的宗教人文和革命文化为内涵的风景胜地。

    主要景区:

    滴水崖

  春日,当你从铜山脚下登山门,经过放出馥郁清香的槐林,迤逦上行一公里,再步白玉般的小桥,穿幽篁,便抵达一静谧去处。这里西面的山坡仰视之,如通天的高墙。其上一簇簇的杜鹃花如被红霞渲染-----红得似火,红得耀眼。连翘花也成片怒放着,黄艳艳的。它们只把这山坡变成花的墙了……山的下部有赭黄的云朵般的危岩隆突,似若悬空。岩隙间藤垂萝蔓,湿漉漉有水欲滴;较大的岩面有古人刻凿的“滴水崖”三个遒劲大字。这就是人们久慕之地了。
 
  崖下有一砾岩洞窟,深3米,宽6.7米、高2.5米,洞内冬暖夏凉。洞顶凹凸湿润,时刻“嗒嗒”滴水;地面天然石板铺就;洞角下有一小潭水滢汪汪,饮之,清洌绵甜,据言,此水能医疾。洞门两边有“天雨不润无根草,佛门难渡不善人”的楹联。传说,洞内原有赤铜观音菩萨一尊,可惜早已被盗。也有人说,此洞曾乃高士羽化升天之地。

  洞前有寺庙一座。系南、北各三间单檐“介”字型殿房。南供“如来”佛像,檐柱上有楹联两幅,“铜峰山下禅林静,滴水崖前钟磬悠”;“古迹林立淘尽华夏三千年历史,名山纵横览遍中州八百里风光”。北殿供真武金身,檐柱上楹联为“在皇宫生成玉体,入武当炼就金身”。
 
  院中有梧桐树一株,盘枝错节,冠如伞盖。另有铁铸香炉一尊,终日香烟袅袅,和以钟 磬声声,置身此境,顿觉佛门禅地,荣辱烦忧皆忘。
从院中东望,青山叠翠,怪石嵯峨;飞鸟之鸣啭常扑入你的耳鼓。向南看,苍郁一片,直向横卧的山梁铺去……登山曲径即潜隐其中,寺前一弯弯山溪,流水潺潺若琴弦……
 
  你若晚宿此寺,时逢乌蓝的天,一轮明月升空,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诗情便攸然而生!你的精神将得到升华……此情此景,岂不悠然陶然?

  据清道光八年《泌阳县志》记载:“铜峰顶有上元寺……山下有滴水崖,崖前有下元寺。上元寺独存,中元、下元其废已久。”下元寺废在何时?无考。近代滴水崖前之寺庙,据当地人讲乃建于晚清,南殿为阁楼,可惜毁于匪祸。又修之,变为一层单檐殿堂。至“文化大革命”南北殿又遭破坏,原有碑刻亦荡然一空。以后,群众又复建,但其建筑材料已远非昔比。今寺庙主持已萌发恢复旧制古刹之念,正运筹募款中。景区管理局为提高滴水崖名胜品位,也有赞助复建意向。
   ……盘桓流连,但终得离去。

  然而,当你迈出古寺,回首旅途-----路随山旋,水伴路转,大自然造化的滴水涯深藏山坳,你是否领略到了山川的幽奥与韵致…
 
    铜山极顶

  由滴水崖蜿蜒拾级而上,越千余级,至“三道天门”。

  这里的耸天石壁如被巨斧劈开一般,两壁间形成一甬道,宽不盈一米;抬头仰视,只露一线蓝天,此处故名“一线天”。一厢崖壁上似有石刻,但经千年风雨剥蚀,黝黑一片,实难辨析。三道天门上有石门楼。它背依天穹,使你颇觉已近九霄;下为百十级约80度的靠近石阶,人们攀登恍若前人脚踩后者头,虽辅以铁链可拉,但仍让你提心吊胆。

   三道天门上有一块大约五十平方米的平台,这里正好小憩。清风拂身,热汗顿消。然少清顷,又觉寒意,需赶快披衣,人们转身回眸,巍峨庞大的峰顶似乎遮住了半边天;雄厅而陡峭的山壁给人压抑与畏惧;它钢铁般的体面又俨然古代民族英雄的巨盔,使你对其产生无限之崇敬……
最后的冲刺攀登,人们只能面对石壁上凿出的石窝窝,颤颤兢兢,一步一趋地爬行了。下面是百丈深涧,使你目不敢斜视,稍有造次,便觉晕眩。四道天门建在山顶东北角,原有石墙、石门及门卫刻石,民国初年时统毁于匪患。其险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只可想像了……

    过四天门而达极顶。举目天际,苍茫依稀,大地的浑圆似能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诗句亦涌上心头……。东南看,山岭连绵起伏,如海似涛;西北望,铜山湖犹如碧玉镶嵌在丘壑间,泌水河像一银线穿连其间;再环视眼下,阳光拂照、色彩斑斓、云影变幻、苍鹰低回……噫唏!美哉,壮哉,使人心旷神驰……

   据清代《泌阳县志》曰:“山中(铜山)分水处东流为淮,西流为泌,同源异派。”君不见,凡铜山山地东坡的水都千回百转汇入淮河了;西坡的水,注泌水,进唐白河,旋流汉江,则隶属汉水流域了。铜峰,海拔632.6米,独柱擎天!可真谓名副其实之“淮汉界碑”了。

    当你在山颠徜徉,蓦地,一阵冷风吹起,脚下云雾飘逸,山下顷刻迷蒙一片。这氤氲的山风哟,竟让你腾云驾雾了……

  云雾消散后,望天穹,仍是碧蓝深邃,明净如镜,有时还可望见一颗微弱的星辰呢。

  峰顶面积约900平方米。有寺庙一座,分东、北、南三殿。其中东殿已毁。峰顶西侧有错落的小屋般大小的巨岩几块,构成“天桥”两座,分别与南北两殿相通。南殿供有“真武”祖师,北殿供有“如来”与菩萨两尊。院中各设香炉,香烟缭绕弥漫。峰顶西南角一山岩,下有一人工开凿水池,名曰“天池”,水清见底,可供饮用。南殿外的崖壁上,有邑人马道士于明嘉靖年间花了十年功夫凿出的“神仙洞”石窟。洞内有石床、石枕放灯台和念经处等。洞外花树繁茂,云雾荡漾,真乃仙境!……

  铜锋顶建寺源远流长。据明朝正德二年(公元1057年)铜峰清凉寺主持僧祖俊石的《铜峰顶摩崖石刻》记载:“汉唐建立圆通,至正重修圆通”。说明汉朝已开始建寺,元朝至正年间又重修之。清道光八年《泌阳县志》载:“铜峰顶有上元寺……”明元以后又改作上元寺。从大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重修铜山顶清凉禅寺碑记》中可知,在此以前,又将上元寺改为清凉禅寺。重修中“官舍宰职焦芳罄已资白金若干,铸泻祖师铜像一尊”。又据当时记载,“山之巅宝刹尊严,金碧流辉,照耀云霄间。”其建筑之富丽可略知一斑。可惜的是此古刹于民国年间竟在匪祸中遭受了极大破坏,铜铸祖师亦被盗去。

  现在千年古寺庙虽仍露残垣断壁,但有旧日铁瓦为证,记录着过去的显赫;晨钟暮鼓声音悠,流传着宗教风雅;雄、奇、险的自然风光依然,因之,还经常吸引远近善男信女和旅客来此顶礼、观光。

  啊!铜山磅礴,铜山巍巍!亿万年了吧?您不仅展现了雄奇的风光和大自然的威力,而且经历了人类历史的风风雨雨,尽阅了人间沧桑……
 
    石婆峰

  在铜峰南部,横卧的五道岭山梁东端,有一个高约18米的 岩。从侧面观之,那深陷的眼窝、突起的颧骨、干瘪的下鄂、脑后隆起的发髻,酷似一个佝偻的老太婆-----群众称她为石婆婆。

  岩呈乌黑色,表面斑驳嶙峋,纵横的石缝中长出倔强的野草。岩底由低矮的灌木丛护围着。往下的陡崖上,有一汩汩山泉,水质清澈甘冽,可供樵夫、牧民解渴消暑。

  据这里的民间神话传说,很早的时候,这一带山民很穷,经常吃不起盐。住在铜山有祖师爷怜悯四方百姓,便决心在这里造个盐池------用之不尽,吃之不完。但必须在夜阑人静、狗不咬、鸡不叫时使用法术才能造成。于是祖师爷便让土地传谕:“今晚不许有任何声响……”
五道岭上的石婆婆, 管这一带山林的神仙。她听土地传话非常恼火:“祖师太瞧不起人,我虽是芝麻尖样的小官,但也得和我商量啊!”因此,嫉妒在心。

  夜半,祖师施法,石婆婆在暗中观察。待祖师动法开挖不久,她突然在山谷中学起鸡叫。霎时,山下各村的鸡全叫了起来;狗也狂吠不止。祖师法术顿失灵验,当晚只是徒劳一阵。祖师恼羞成怒,最后找出了罪魁祸首——石婆婆,便让王灵官立即惩罚。王灵官掂起钢鞭,一鞭甩在石婆婆脸上,当即脸上的皮肉被削下许多。

  从此,她遭到千我唾,万人骂。敬奉她的香火也随之消失。以后,不知她怎么后悔了,便经常黯然泪下。同时,也羞于自己不光彩的伤疤见不得人,便常借用乌云罩住自己丑陋的脸。

  石婆婆的面容若从前看,五官已分不清,一片模糊;在她身下的山坡上有乱石一堆,传说就是从她脸上抽掉的皮肉。她忏悔的眼泪久了,便在下面滴渗成了一个隐隐幽幽的山泉。

    天桥石

  长约百十米的岭崖上,乱石凌空。有的像桥墩、有的若横梁。最高巅海拔649米,比铜峰还高17米。其上寒风凄凄,冷气袭人;榛莽亦显寥落。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桥石。
石婆峰在其东北,云雾山横斜其东。

  天桥石崖下野草杂树茂密,花儿芳菲。只听放牧人的吆喝,难见放牧人的踪影。可真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味儿。山泉也未露面,只能听到它的“淙淙”的低唱。
 
  这里有一则神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玉皇大帝为了体察民情,便化装成一个乞丐在铜山一带巡视。所到之处,但见禾苗枯焦,村落凋敝,人民衣不蔽体,一天,天气炎热,玉帝口喝。看见一位打柴老人,便上前拱手道:“老先生,这可有水喝?”老人道:“此地正是大旱,水源断流,吃水困难,唉!……我看你嘴唇干裂,渴得历害,就把我带来的一个小西瓜送给你吃吧。”玉帝谦让不受,老人又说:“咱都是受苦人,你又四处流浪,还是吃了吧。”说着从地下布袋里掏出小西瓜,一磕两半,全让玉帝吃了。玉帝吃后,作揖感激,转过山湾,飘然而去。

  玉帝在空中按住云头,又回头观望,只见打柴老人正啃吃他剩下的西瓜皮哩。玉帝感动之至,便决计在这里修座天桥,好让多苦多难的老百姓也到天宫去尽享荣华宝贵。

  玉帝让天师一夜之间造起天桥。李天师和其它诸路神仙动起法力——运料的运料,修桥的修桥。谁知这一好事,惊醒了正在酣睡的石头精,他认为打破了他的美梦。于是在深夜横梁快架上时,突然他在山下学起鸡叫来。他一叫,远近的鸡全打鸣起来,众神仙的法力随之而破。紧接,震天撼地的一阵响,正造着的天桥全坍塌下来。

  李天师恼怒之极,掐指一算,知道是住在南边不远的石棚洞内,有一个千年道行的石精干的,于是便找石精算帐。石精胆怯,拔腿就跑。天师在后追赶,追到南面义和砦北门,赶上石精。天师一神鞭打将下去,石精现出原型——原来是一块大顽石。李天师又飞起一脚,把顽石踢的粉碎……

  群众说,现在的天桥石就是当时倒塌的桥墩和长梁。

  天桥石雄浑、嶙峥、古怪和野气,给人以粗犷美;而且曾启迪过人类的畅想,承载过山民们绿色的梦,不还是一首质朴的诗吗?……

       

     铜山风景名胜区分铜山、铜山湖、云雾峰三个部分,总面积74平方公里,海拔681米,整个景区融汇聚集了山峦、湖水、岛、潭瀑、洞穴、寺庙、革命遗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风景名胜资源的精粹,集“雄、险、奇、秀”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和,以“一山、一水、一寺、一圣地”构成了完整的风景名胜体系。 
 
  铜山,原名大复山,汉代名将邓通在此铸钱而得名。它以“险似华山,秀似黄山”被冠以“小武当”之称,“南朝金顶(湖北武当),北谒铜峰”的美谈流传至今。

  自东汉以业,佛道两家的释子道徒,在铜山修身养性,弘扬拂法,形成了丰富的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一天桥”、“二古庙”、“三宫观”、“四道天门”、“五大石崖”、“六大洞穴”、“七大寺院”、“八大景观”、“九大奇石”、“十座名峰”等景点,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山上,云雾缭绕,危崖耸立;山下,洞谷幽深,林草茂密;周围群山之上怪石嶙峋,酷似猴、熊、蛇、鹰等八十种动物,鬼斧神工奇妙无究。山泉、飞瀑、红叶、怪石、河湖、寺庙、相互交映,可谓人间的仙境,历史上留传的农历六月十五日的传统庙会来自皖西、鄂北、豫南等各地朝山香客日达数十万人之多,物资交易大会盛况空前。

  铜山脚下便是南宫寺,踏入山门,穿过竹林小道便来到千年佛教、道教圣地——滴水崖,寺院南侧有一滴水石洞,常年滴水不断,泉水甘甜清例,沁人心脾。西侧有一神仙洞,传说是祖师爷修仙之地。寺院佛道合一,常年香客不断,从滴水崖拾阶而上经“好汉坡”、“回心崖”、“焦阁老碑”、“百丈崖”、“一线天”、“铜山云梯”、“得道石”、“天桥”过四道天门可到达顶峰,立在铜峰之顶鸟瞰群山,满目葱笼,花枝烂漫,山峦起伏似巨龙飞舞,河流交错如飘带萦回,景区100多个著名景点尽收眼底,千里云海,河湖一线,水天一色,气象万千,使人心旷神怡,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登山完毕,便可泛舟铜山湖,碧波荡漾,岛绿景秀,岸上松涛阵阵,鸟语花香,宾馆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水怪”的传说,更为铜山湖增添了一分美丽和神秘。铜山风景名胜区,以秀丽的山水为主体,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是求知、求新、求奇、求险、求佛、探胜的旅游胜地,是中原大地一颗璀灿的明珠。

  铜山以独特的湖光山色,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历代游客。相传,王莽赶刘秀曾在铜山激战;南北朝时期,以《水经注》闻名于世的郦道元曾数次登临铜山详考沘水之源;唐代的尉迟敬德登山游览,立碑纪念;唐未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登山后咏诗激励斗志;明朝正德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曾“相从贤士大夫数辈而来”登山游历,并亲自撰写《重修铜山清凉禅寺碑记》清代顺治皇帝削发为僧到铜山清凉寺隐居。清代历任知县登峰观景,并留下很多赞美铜峰的诗篇。

  整个景区由“十大名峰”、“五大石崖”、“八大景观”构成,其中“铜峰积翠”、“熊石朝天”、“石婆峰”、“天桥石”、“滴水崖”、“四天门”、“一线天”、“云梯”等绮丽雄奇的景观令人叫绝。周围群山之上,形若猴、狮、虎、羊、龟、鹰、蛙等多种动物的怪石,其鬼节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该景区已于1994年5月13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区,它是以山水为依托,以丰富的宗教人文和革命文化为内涵的风景胜地。

    主要景区:

    滴水崖

  春日,当你从铜山脚下登山门,经过放出馥郁清香的槐林,迤逦上行一公里,再步白玉般的小桥,穿幽篁,便抵达一静谧去处。这里西面的山坡仰视之,如通天的高墙。其上一簇簇的杜鹃花如被红霞渲染-----红得似火,红得耀眼。连翘花也成片怒放着,黄艳艳的。它们只把这山坡变成花的墙了……山的下部有赭黄的云朵般的危岩隆突,似若悬空。岩隙间藤垂萝蔓,湿漉漉有水欲滴;较大的岩面有古人刻凿的“滴水崖”三个遒劲大字。这就是人们久慕之地了。
 
  崖下有一砾岩洞窟,深3米,宽6.7米、高2.5米,洞内冬暖夏凉。洞顶凹凸湿润,时刻“嗒嗒”滴水;地面天然石板铺就;洞角下有一小潭水滢汪汪,饮之,清洌绵甜,据言,此水能医疾。洞门两边有“天雨不润无根草,佛门难渡不善人”的楹联。传说,洞内原有赤铜观音菩萨一尊,可惜早已被盗。也有人说,此洞曾乃高士羽化升天之地。

  洞前有寺庙一座。系南、北各三间单檐“介”字型殿房。南供“如来”佛像,檐柱上有楹联两幅,“铜峰山下禅林静,滴水崖前钟磬悠”;“古迹林立淘尽华夏三千年历史,名山纵横览遍中州八百里风光”。北殿供真武金身,檐柱上楹联为“在皇宫生成玉体,入武当炼就金身”。
 
  院中有梧桐树一株,盘枝错节,冠如伞盖。另有铁铸香炉一尊,终日香烟袅袅,和以钟 磬声声,置身此境,顿觉佛门禅地,荣辱烦忧皆忘。
从院中东望,青山叠翠,怪石嵯峨;飞鸟之鸣啭常扑入你的耳鼓。向南看,苍郁一片,直向横卧的山梁铺去……登山曲径即潜隐其中,寺前一弯弯山溪,流水潺潺若琴弦……
 
  你若晚宿此寺,时逢乌蓝的天,一轮明月升空,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诗情便攸然而生!你的精神将得到升华……此情此景,岂不悠然陶然?

  据清道光八年《泌阳县志》记载:“铜峰顶有上元寺……山下有滴水崖,崖前有下元寺。上元寺独存,中元、下元其废已久。”下元寺废在何时?无考。近代滴水崖前之寺庙,据当地人讲乃建于晚清,南殿为阁楼,可惜毁于匪祸。又修之,变为一层单檐殿堂。至“文化大革命”南北殿又遭破坏,原有碑刻亦荡然一空。以后,群众又复建,但其建筑材料已远非昔比。今寺庙主持已萌发恢复旧制古刹之念,正运筹募款中。景区管理局为提高滴水崖名胜品位,也有赞助复建意向。
   ……盘桓流连,但终得离去。

  然而,当你迈出古寺,回首旅途-----路随山旋,水伴路转,大自然造化的滴水涯深藏山坳,你是否领略到了山川的幽奥与韵致…
 
    铜山极顶

  由滴水崖蜿蜒拾级而上,越千余级,至“三道天门”。

  这里的耸天石壁如被巨斧劈开一般,两壁间形成一甬道,宽不盈一米;抬头仰视,只露一线蓝天,此处故名“一线天”。一厢崖壁上似有石刻,但经千年风雨剥蚀,黝黑一片,实难辨析。三道天门上有石门楼。它背依天穹,使你颇觉已近九霄;下为百十级约80度的靠近石阶,人们攀登恍若前人脚踩后者头,虽辅以铁链可拉,但仍让你提心吊胆。

   三道天门上有一块大约五十平方米的平台,这里正好小憩。清风拂身,热汗顿消。然少清顷,又觉寒意,需赶快披衣,人们转身回眸,巍峨庞大的峰顶似乎遮住了半边天;雄厅而陡峭的山壁给人压抑与畏惧;它钢铁般的体面又俨然古代民族英雄的巨盔,使你对其产生无限之崇敬……
最后的冲刺攀登,人们只能面对石壁上凿出的石窝窝,颤颤兢兢,一步一趋地爬行了。下面是百丈深涧,使你目不敢斜视,稍有造次,便觉晕眩。四道天门建在山顶东北角,原有石墙、石门及门卫刻石,民国初年时统毁于匪患。其险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只可想像了……

    过四天门而达极顶。举目天际,苍茫依稀,大地的浑圆似能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诗句亦涌上心头……。东南看,山岭连绵起伏,如海似涛;西北望,铜山湖犹如碧玉镶嵌在丘壑间,泌水河像一银线穿连其间;再环视眼下,阳光拂照、色彩斑斓、云影变幻、苍鹰低回……噫唏!美哉,壮哉,使人心旷神驰……

   据清代《泌阳县志》曰:“山中(铜山)分水处东流为淮,西流为泌,同源异派。”君不见,凡铜山山地东坡的水都千回百转汇入淮河了;西坡的水,注泌水,进唐白河,旋流汉江,则隶属汉水流域了。铜峰,海拔632.6米,独柱擎天!可真谓名副其实之“淮汉界碑”了。

    当你在山颠徜徉,蓦地,一阵冷风吹起,脚下云雾飘逸,山下顷刻迷蒙一片。这氤氲的山风哟,竟让你腾云驾雾了……

  云雾消散后,望天穹,仍是碧蓝深邃,明净如镜,有时还可望见一颗微弱的星辰呢。

  峰顶面积约900平方米。有寺庙一座,分东、北、南三殿。其中东殿已毁。峰顶西侧有错落的小屋般大小的巨岩几块,构成“天桥”两座,分别与南北两殿相通。南殿供有“真武”祖师,北殿供有“如来”与菩萨两尊。院中各设香炉,香烟缭绕弥漫。峰顶西南角一山岩,下有一人工开凿水池,名曰“天池”,水清见底,可供饮用。南殿外的崖壁上,有邑人马道士于明嘉靖年间花了十年功夫凿出的“神仙洞”石窟。洞内有石床、石枕放灯台和念经处等。洞外花树繁茂,云雾荡漾,真乃仙境!……

  铜锋顶建寺源远流长。据明朝正德二年(公元1057年)铜峰清凉寺主持僧祖俊石的《铜峰顶摩崖石刻》记载:“汉唐建立圆通,至正重修圆通”。说明汉朝已开始建寺,元朝至正年间又重修之。清道光八年《泌阳县志》载:“铜峰顶有上元寺……”明元以后又改作上元寺。从大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重修铜山顶清凉禅寺碑记》中可知,在此以前,又将上元寺改为清凉禅寺。重修中“官舍宰职焦芳罄已资白金若干,铸泻祖师铜像一尊”。又据当时记载,“山之巅宝刹尊严,金碧流辉,照耀云霄间。”其建筑之富丽可略知一斑。可惜的是此古刹于民国年间竟在匪祸中遭受了极大破坏,铜铸祖师亦被盗去。

  现在千年古寺庙虽仍露残垣断壁,但有旧日铁瓦为证,记录着过去的显赫;晨钟暮鼓声音悠,流传着宗教风雅;雄、奇、险的自然风光依然,因之,还经常吸引远近善男信女和旅客来此顶礼、观光。

  啊!铜山磅礴,铜山巍巍!亿万年了吧?您不仅展现了雄奇的风光和大自然的威力,而且经历了人类历史的风风雨雨,尽阅了人间沧桑……
 
    石婆峰

  在铜峰南部,横卧的五道岭山梁东端,有一个高约18米的 岩。从侧面观之,那深陷的眼窝、突起的颧骨、干瘪的下鄂、脑后隆起的发髻,酷似一个佝偻的老太婆-----群众称她为石婆婆。

  岩呈乌黑色,表面斑驳嶙峋,纵横的石缝中长出倔强的野草。岩底由低矮的灌木丛护围着。往下的陡崖上,有一汩汩山泉,水质清澈甘冽,可供樵夫、牧民解渴消暑。

  据这里的民间神话传说,很早的时候,这一带山民很穷,经常吃不起盐。住在铜山有祖师爷怜悯四方百姓,便决心在这里造个盐池------用之不尽,吃之不完。但必须在夜阑人静、狗不咬、鸡不叫时使用法术才能造成。于是祖师爷便让土地传谕:“今晚不许有任何声响……”
五道岭上的石婆婆, 管这一带山林的神仙。她听土地传话非常恼火:“祖师太瞧不起人,我虽是芝麻尖样的小官,但也得和我商量啊!”因此,嫉妒在心。

  夜半,祖师施法,石婆婆在暗中观察。待祖师动法开挖不久,她突然在山谷中学起鸡叫。霎时,山下各村的鸡全叫了起来;狗也狂吠不止。祖师法术顿失灵验,当晚只是徒劳一阵。祖师恼羞成怒,最后找出了罪魁祸首——石婆婆,便让王灵官立即惩罚。王灵官掂起钢鞭,一鞭甩在石婆婆脸上,当即脸上的皮肉被削下许多。

  从此,她遭到千我唾,万人骂。敬奉她的香火也随之消失。以后,不知她怎么后悔了,便经常黯然泪下。同时,也羞于自己不光彩的伤疤见不得人,便常借用乌云罩住自己丑陋的脸。

  石婆婆的面容若从前看,五官已分不清,一片模糊;在她身下的山坡上有乱石一堆,传说就是从她脸上抽掉的皮肉。她忏悔的眼泪久了,便在下面滴渗成了一个隐隐幽幽的山泉。

    天桥石

  长约百十米的岭崖上,乱石凌空。有的像桥墩、有的若横梁。最高巅海拔649米,比铜峰还高17米。其上寒风凄凄,冷气袭人;榛莽亦显寥落。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桥石。
石婆峰在其东北,云雾山横斜其东。

  天桥石崖下野草杂树茂密,花儿芳菲。只听放牧人的吆喝,难见放牧人的踪影。可真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味儿。山泉也未露面,只能听到它的“淙淙”的低唱。
 
  这里有一则神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玉皇大帝为了体察民情,便化装成一个乞丐在铜山一带巡视。所到之处,但见禾苗枯焦,村落凋敝,人民衣不蔽体,一天,天气炎热,玉帝口喝。看见一位打柴老人,便上前拱手道:“老先生,这可有水喝?”老人道:“此地正是大旱,水源断流,吃水困难,唉!……我看你嘴唇干裂,渴得历害,就把我带来的一个小西瓜送给你吃吧。”玉帝谦让不受,老人又说:“咱都是受苦人,你又四处流浪,还是吃了吧。”说着从地下布袋里掏出小西瓜,一磕两半,全让玉帝吃了。玉帝吃后,作揖感激,转过山湾,飘然而去。

  玉帝在空中按住云头,又回头观望,只见打柴老人正啃吃他剩下的西瓜皮哩。玉帝感动之至,便决计在这里修座天桥,好让多苦多难的老百姓也到天宫去尽享荣华宝贵。

  玉帝让天师一夜之间造起天桥。李天师和其它诸路神仙动起法力——运料的运料,修桥的修桥。谁知这一好事,惊醒了正在酣睡的石头精,他认为打破了他的美梦。于是在深夜横梁快架上时,突然他在山下学起鸡叫来。他一叫,远近的鸡全打鸣起来,众神仙的法力随之而破。紧接,震天撼地的一阵响,正造着的天桥全坍塌下来。

  李天师恼怒之极,掐指一算,知道是住在南边不远的石棚洞内,有一个千年道行的石精干的,于是便找石精算帐。石精胆怯,拔腿就跑。天师在后追赶,追到南面义和砦北门,赶上石精。天师一神鞭打将下去,石精现出原型——原来是一块大顽石。李天师又飞起一脚,把顽石踢的粉碎……

  群众说,现在的天桥石就是当时倒塌的桥墩和长梁。

  天桥石雄浑、嶙峥、古怪和野气,给人以粗犷美;而且曾启迪过人类的畅想,承载过山民们绿色的梦,不还是一首质朴的诗吗?……

       



上一驻马店景点:南海禅寺
下一驻马店景点:杨靖宇纪念馆

想便宜点买汽车吗?参加江苏汽车网组织的汽车团购行动吧,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砍价。4S店提供包车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动的价格,呵呵,还不报名去!GO >>

百度中 铜山风景区 相关内容
Google搜索中 铜山风景区 相关内容
Sogou搜索中 铜山风景区 相关内容
B 北京奔驰 北京三菱 北京现代
C 长安福特 长安铃木 长安马自达
D 东风本田 东风标致 东风雪铁龙
东风日产 东南三菱 东风悦达起亚
G 广汽丰田 广州本田  
H 华晨宝马    
S 上海大众 上海通用别克 上海大众斯柯达
上汽荣威 上海通用雪佛兰 上海通用五菱雪佛兰
Y 一汽奥迪 一汽大众 一汽马自达
一汽丰田    
Z 郑州日产    
B 比亚迪    
C 长安 长城汽车 川汽野马
D 帝豪 东风汗马 东风风神
G 广汽    
H 红旗 华晨中华 海马汽车
J 吉利 江淮汽车 江铃陆风
Q 奇瑞 全球鹰 青年莲花
N 南京名爵    
Y 一汽奔腾 英伦  
Z 众泰    
A 奥迪 阿斯顿马丁  
B 宝马 保时捷 奔驰
本田 标致 宾利
D 大众 道奇  
F 法拉利 丰田 福特
H 悍马    
L 莲花 林肯 铃木
路虎    
M MINI 马自达 迈巴赫
O 欧宝 讴歌  
Q 起亚    
R 日产    
S 萨博 三菱 双龙
斯巴鲁    
W 沃尔沃    
X 现代 雪佛兰 雪铁龙
Y 英菲尼迪    



·
城市漂流去 南京文华英菲尼迪暑“驾”关
·
时尚姑苏行 威驰旅“城“激活车友生活梦
·
商业导向过重 车友会多为空客或名存实亡
·
节假日免收小客车通行费利好自驾游市场
·
南京汇达携32辆星骋车主天目湖自驾游
·
Club 3南京站——“行无疆,擎有径”BM
·
“我行 我路”斯巴鲁方特嘉年华
·
购新途锐 有机会参加“黄山集结之旅”
·
南京黄埔双龙车主西部自驾游随拍

·
嵖岈山
·
驻马店旅游
·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
嵖岈山景区
·
杨靖宇将军旧居
·
薄山湖风景区
·
杨靖宇纪念馆
·
南海禅寺
·
南海禅寺
·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车型导航
热点车型
6万以下
6-10万
10-15万
15-25万
25万以上
SUV/MPV
新车 新闻 4S店
大众朗逸
科鲁兹
大众速腾
别克英朗GT
大众宝来
日产轩逸
大众高尔夫6
丰田卡罗拉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大众CC
别克君威
大众迈腾
日产天籁
大众途观
本田CR-V
丰田RAV4
现代ix35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报价 图片

  江苏汽车网 jsChe.net
新车 新闻 4S店


加入微信号
团购/促销/活动

买车计算 | 保险计算 | 车贷计算 | 交通违章 | 网上晒价 | 驾驶学校 | 交通标志 | 公交路线 | 驾车地图 | 列车时刻表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联系地址:南京市光华路166号德兰大厦西五楼 1886汽车产业园网络部 邮编:210007 电话: 13305198474
Copyright 2014 江苏汽车网www.jsch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南京佐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08109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