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篇)

江苏汽车网 2019年7月10日  编辑:老柳说车   我要投稿
  老柳说车:你需要了解的五大方向盘故障
  老柳说车:高尔夫R和最新款高尔夫有区别吗
  老柳说车:高速行车时你听到是什么噪音
  老柳说车:闹剧收场 看4S店有哪些陷阱
  老柳说车: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下篇)

四十年很长,也很短,我们由一穷二白变成世界第一汽车大国,已成为世界各大车企兵家必争之地。大众刚和中国合作时还是一个德国二流企业,借助中国之力现在已成为世界一流车企集团,美国通用借助上海通用的支持,在申请破产保护后重回华尔街,对于世界各国车企来说,失去中国就失去了世界。我们用四十年走完了别国一百多年的发展之路,《老柳说车》应车友的要求,对中国四十年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梳理,为大家整理这四十年中国汽车乘用车发展之路。会有疏忽,会有遗漏,还请谅解。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 建国初期25年(1953-1978年)

二、 改革开放后15年(1978-1993年)

三、 全新的发展时期(1994---至今)

建国初期我国汽车工业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发展,集中资金打造一汽、二汽,先后又建设了南汽、济汽、北汽、北二汽、上汽、上海客车、北京客车、四川汽车、陕汽,我们熟悉的车型是解放、东风、跃进货车,还有BJ212轻型越野车,红岩、攀登等重型越野卡车。轿车被认为资产阶级的产物,所以基本空白,我们能有印象的上海牌轿车和人人皆知的红旗[报价 4S店]阅兵车。那个时代加上文化大革命,中国汽车工业又停滞了8年,1977年我国汽车产量只有12.54万量。本文从1978年开始说起,也就是中国汽车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文中部分内容参考李安定先生的《车记》一书,在此向李安定先生致敬。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乘用车发展之路

上篇(1978-1993年)

改革开放后15年(1978—1993年)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没有哪个行业像汽车这样走完了别人一百多年的路,我们从手工打造模仿到合资、到自主品牌与研发的建立,再到弯道超车向下一下汽车工业时代--新能源、无人驾驶加速迈进。

1978年

邓小平访问日本,参观完日产汽车的生产线后十分感慨:承蒙各位指教,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现代化。

同一年上海向中央报告,要求改造上海轿车。上海轿车原名凤凰,参考波兰华沙轿车底盘,美国顺丰轿车外型,装用南汽NJ050发动机,后又以苏联吉姆轿车为样本。上海工人制造凤凰牌轿车完全都是手工打造,所谓的四门两盖一顶全都是靠榔头分三段打出来的,根本没有生产线,但毕竟开创了新中国轿车制造的先例,这就是上海汽车在轿车制造上第一次创业史。1963年更名为“上海牌SH760型”轿车,该车装备680Q型2.2升直列6缸发动机,最大排量约为2.2升,手动4速,最大功率66千瓦,最高时速130公里。在当年,吃大白兔,戴上海表,坐上海车,是老上海时尚生活的象征。

报告很快得到国务院的批准,随后,被后人称为中国汽车之父的饶斌开始对世界各大汽车国进行考察,并抛出橄榄枝,但通用、丰田、日产、法国企业都无意合作,只有位于德国的萨克森州沃尔夫斯堡的一家二流车企感兴趣,这就是后来借中国之力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车企的“大众”。

80年代 初期改革刚刚起步,各种思想交织、斗争,轿车还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产物,甚至有领导指出,绝不能开绿灯。1982年中汽公司成立,这一期间正值国民经济大调整,汽车被列入“限产,封车,推进节约能源”。大批社会车辆被勒令停止上路,入库封存。看看现在的汽车发展,对比四十年前,举得不可思议。

饶斌拿出了一个主意,搞合资,合资汽车以前没有先例,既然没有先例怎么才能通过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找邓小平,1982年6月中汽公司写了一个报告,绕过正规渠道,通过邓小平办公室主任王瑞林直接把报告送到小平同志手里,小平同志的批示“轿车合资可以搞”。至此中国汽车工业开始揭开新的篇章。“轿车合资可以搞”六个字救活了中国汽车工业,没有这六个字也就没有中国汽车的今天,也许路上跑的还是老三样,也许轿车对于普通人来说还只是一个梦,但是,没有也许了。

80年代初突然爆发的全球第二次石油危机破坏了上汽与大众的谈判,这一谈就是六年。1984年10月10日,上汽与大众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了合资合同,两天后,上海大众有限公司奠仪典礼在上海安亭举行,德国总理科尔与中国副总理李鹏挥铲为合资公司奠基。

1984年,中央解禁县团级以下官员只能用吉普车的规定后,进口轿车达到顶峰,尤其是满大街的日本车,深深伤害了中国人的自尊心。1988年两会之际,有记者数了人民大会堂前的轿车,总计556輌,485辆为进口轿车合资24辆,国产仅37辆。国产轿车的生产开始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1987年8月,在北戴河中国汽车工业做出了重大战略性转移,轿车获得准生证。同进制定三大三小布局,三大—一汽、二汽、上汽,三小--北京切诺基、天津夏利(参数|图片)、广州标致。

此后,进一步认定轿车生产应按“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重点抓好零部件生产及相关工业,加速提高国产化率。北戴河会议所做出的决议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汽车产业的进程,也为后来颁布的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定了调子,那就是———“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

1988年,国务院在《关于严格控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轿车生产布局的“三大三小”战略,即国家只支持一汽、二汽和上汽3个轿车生产基地(“三大”)和北京、天津、广州3个轿车生产点(“三小”),而不再批准任何其他的生产点,唯一的例外是军工系统的奥拓和云雀。《老柳说车》原创整理

三大三小布局

三大之一汽

1953年一汽在长春破土动工,毛泽东亲自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可想而知,一汽在中国汽车的地位。第一批载货汽车解放,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第一辆豪华领导人专用车红旗。

1986年,面对进口的压力,一汽计划恢复红旗轿车的生产,当时美国克莱斯勒有一条道奇600轿车生产线正准备淘汰,一汽想用这条生产线再造红旗轿车,在得知中国计划生产轿车,于是狮子大开口,提出1760万美的进场费,模具转让时间也不确定,这明显是挖 一个坑等着中国人往里跳。此时大众董事长哈恩提出要把奥迪生产线搬到一汽,正中一汽下怀,双方一拍即合。克莱斯勒得知一汽和大众合作,立刻提出一美元把这条生产线买给中国,但此时为时已晚。2009年4月30日,美国总统宣布克莱斯勒正式破产。

1990年国内汽车市场跌入底谷,中共中央决定严格控制轿车,政治局、书记处成员、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一律使用国产车,于是奥迪成为政府公务标准用车。

同年一汽和大众生产高尔夫(参数|图片)、捷达(参数|图片)签约,1991年,一汽大众[报价 4S店]公司成立,1995年奥迪入股一汽大众,股比变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

同年,第一辆捷达(捷达A2(参数|图片))在一汽大众组装下线,时至今日,捷达依然是大众的王牌产品。

三大之二汽 雪铁龙

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最早于1952年底提出建设,经历“两下三上”的漫长波折,于1969年9月正式开始在湖北省十堰市进行建设,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主要生产“东风牌”卡车,1992年9月1日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

1988年,中国政府批准二汽与雪铁龙公司合作。1992年由二汽更名的东风集团与雪铁龙签约,神龙公司离开十堰,在武汉安家落户。

神龙人起步时就很艰难,一直是以小三的身份出现,没有想到,时至今日,一年不如一年,连小三都排不上了。

不过我们无法忘却的是富康(参数|图片),典型的法式风格轿车。1992年9月4日 第一辆雪铁龙ZX轿车以中国名字“富康”投放中国市场。中国马路上出现了独特的富康、桑塔纳、捷达老三样车景,而富康开创了两厢车的先河,又以省油在三车中出名。那个时代,很少谈动力,一是质量,能五十万公里无大修吗?二是看谁最省油。那时南有桑塔纳,北有捷达,富康一直排行老三,其维修和零配件价格又高于桑塔纳和捷达,那时有专门修富康的店面,因为修这个车的大师傅大多要到武汉请过来。这也是后来富康衰落的原因之一。

后来又推出毕加索、塞纳、爱丽舍,都在市场占有率不高。雪铁龙虽然搭上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头班车,但却一直没有坐上头等舱。

三大之上汽大众[报价 4S店]

1982年6月小平同志的批示“轿车合资可以搞”。上汽大众开始走上历史舞台。那个让人无法忘却的桑塔纳经典车型,有情怀的老人都说,现在什么车也比不上桑塔纳的质量。每当我们在街头看到这样的车时,都会深情一望。桑塔纳给那个时代的创业者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很多人的成功是从桑塔纳开始,那时的桑塔纳属于最普及也是大众最熟悉的高级轿车,一輌桑塔纳做为婚礼车队用车一天是六百元,依然供不应求。那时六百元,就是天文数字啊。可以说桑塔纳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桑塔纳最初在欧洲属于不畅销车型,中德方的研发人员都认为桑塔纳科技配置先进,而且结实耐用,很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后来的成功证明双方的决定完全正确。

第一批桑塔纳采用的是CKD组装,国外的零件进口,然后在国内组装。据说七个人就能组装一国辆车。80年代末期,销售一辆轿车是不成问题,桑塔纳何时国产才是关键。在国产化的道路上中德比方以生了激烈的冲突,德方坚持零件生产的高标准、高要求,而中方工作人中认为是德国人和自己过不去,加上德方工作人员一直高姿态,觉得自己不可一视,出现不可逾越的文化与沟通障碍,最后都闹到中央,最后朱熔基拍板,不能“瓜菜代”(低标准),零件必须坚持德国大众标准,100%合格,降低0.1%都不要。可以说,没有朱熔基这是决定,也不会有上海大众的今天。

三小之天津夏利

夏利公司的前身是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8月28日,1999年6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网定价发行,同年7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86年,以CKD方式引进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下线,CKD就是进口全散件,然后国内组装。夏利的市场定位就是实惠、实用。作为一款三缸机,虽然其发动机的抖动及小故障多,但是其低廉的价格,依然颇受老百姓喜欢,在中国,价格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002年一汽与夏利签署重组协议,天津一汽[报价 4S店]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三小之广州标致

如果说广州标致505是当时国家汽车工业版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绝不为过。正是这一笔,让中国的南大门广州真正开始了原本遥不可及的汽车梦;也正是这一笔,饱蘸甘苦,让当时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遭遇了“中国第一个退市合资品牌车”的痛楚。

广州标志的股东结构非常复杂,广州汽车46%,法国标致22%,中信20%,巴黎国民银行4%,国际金融8%。

广州标致第一款车是505,刚上市时风光无限,但由于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后期维护保养成本太高,销量急走下坡路。

到1997年,广州标致彻底“破败”,年销量不足1000辆,公司累计亏损额达29亿元。

三小之北京切诺基

1983年北汽与美国AMC签署合作协议,开始了切诺基在中国的满满长征路。由于刚刚走出文革不久,工厂里一些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工人坚决抵制美国人的指导,两国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加上合资公司早期没有什么政策优惠,所有的进口配件都要征收100%的关税,连水电部门也漫天要价,恶劣的环境导致北京吉普严重亏损。最终,矛盾激化闹到了中央,副总理谷牧责成当时的经贸委主任朱镕基处理此事。风波虽然平息了,但美方的信心也受到打击,抱着不撤出,也不投入的姿态。就切诺基车本身来说价格高,油耗大,在当时也只是部分先富起来人的玩具,在中国很难打开市场,可以说北京切诺基是生不逢时。

1985AMC被克莱斯勒兼并,1998年克莱斯勒又与戴姆勒重组,新东家最终把北京吉普抛弃。《老柳说车》原创整理




首页

二手车

拍卖

团购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