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战时管制的湖北十堰 原来是这样一座城市

江苏汽车网 2020年2月24日
  老柳说车:高速行车时你听到是什么噪音
  老柳说车:闹剧收场 看4S店有哪些陷阱
  老柳说车:机油到底多久换一次?
  老柳说车:东风日产变速箱故障频发 使用问题还是质量问题
  老柳说车:吉利研发“N95型口罩” 带动车载空气净化风潮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湖北十堰张湾区全域实施战时管制,全国首个战时管制令让我们把目光对准湖北十堰这个座城市。

十堰,简称“堰”,别称“车城”,号称中国卡车之都、东方底特律,第二汽车制造厂的诞生地,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东风卡车在这里呱呱坠地。

上世纪60年代,十堰是一座山城,著名的武当山就在此地,当时是一座交通闭塞的偏远小县城,交通极为不便。国家为什么会选这里建设,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是为了“战备”需要考虑。十堰远离海岸线,一旦发生战争,可以保住这个藏在湖北神农架深山里的生产线。

让《老柳说车》把时间拉回到1952年。建设“一汽”的方案刚刚敲定,毛泽东主席就做出了“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的指示,“二汽”的筹建开始提上了议事日程,

1964年,国家经济形势略有好转,根据毛主席“三线”建设的意见,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再次作出筹建“二汽”的决定,任命中国汽车工业之父饶斌和南京汽车制造厂厂长齐抗主持筹备组工作。

1967年4月1日,“二汽”在湖北十堰的炉子沟举行了象征性的开工典礼,第一批援建者来自于长春、上海和南京这些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城市。但是在随后的两年中,由于文革的干扰,工程一直处于停顿状态。

直到两年后才成立“二汽”建设总指挥部,1969年9月28日,在武汉军区的支持下,十万建设大军聚集十堰,“二汽”才真正启动大规模建设。

1969年10月,第一批“二汽”50多吨的建设钢材,总指挥 饶斌亲自带领机关干部和施工队伍用一百多辆板车从汉江边的邓湾码头拉到了工地。“二汽”建设者住的是芦席棚和板房,在深山荒野中几乎是白手起家,开始了艰苦的建设,一盏马灯、一根扁担、一双草鞋便成为“二汽”创业的真实写照。

二汽的建设最让人自豪的是,从工厂选址、规划、设计、布局、设备供应到产品研发、生产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没有一个外国人。

1970年,第一代“二汽”人硬是用榔头和锤子,在四面透风的芦席棚里打造出了第一辆“政治车”——2.5吨越野车EQ240。

第一代EQ240,完全由手工打造,质量极不稳定,技术也不成熟,漏油、漏水、驾驶室开裂等问题不断。有群众编出顺口溜笑话第一批EQ240是“远看摇头摆尾,近看龇牙咧嘴,停下来漏油漏水”。

1975年11月18日,历时8年研发的EQ240最终定型,同时开始试装部队服役,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品牌正式命名为“东风”。

中越自卫反击战前二个月,位于湖北十堰山区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接到当时的一机部和军委通知,调集1000辆东风2.5吨EQ240越野卡车和1000辆5吨EQ140运输卡车赴广西云南边境前线待命,准备参加自卫反击战。开战初期,一辆EQ240不慎从悬崖上滚落,致使驾驶室严重变形。但就是这样一辆重度摔伤的车,依然坚持完成了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在东西两线作战中,EQ240没有出现一辆因为质量问题事故,被前线将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在后期中越轮战中,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专门为此题词:“东风载我上前线,凯旋回敬造车人”。

现在的十堰每三分钟就有一辆车走下生产线,卡车制造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已成为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市。

相信十堰人会用钢铁的意志,与疫情战斗,十堰人会继续开足马力,书写中国汽车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