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轮胎那么贵,如何发挥最大极限?
?祖国70周年的这个国庆节,我和一众热爱赛车的朋友们一样,在广东国际赛车场以6小时耐力赛的方式来度过。这场赛事我依旧驾驶由东莞驰鹏SPORSKY车队与《速度实验室》联合推出的12号北京现代[报价 4S店]i30赛车。与我一同征战这场赛事的还有几位经验丰富的赛场老手,我的队友曾建文、李景峰以及朱华宇。虽然这场比赛我们由于机械故障未能登上颁奖台,但是我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在排位赛中由于我状态不佳,辜负了车队及队友的期望并没有跑出车辆该有的成绩,位于全场第16名发车,组别第五。在6小时的正赛中,我们希望通过稳扎稳打的战术逐步向前追进,李景峰出色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棒的驾驶,在交接棒赛车加油的空档中我和他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他告诉我赛车变速箱有问题有时候进不了6挡,或者挡位进去了但好像变速箱打滑一样速度上不去。
我跳上车开始了第二棒,换好轮胎赛车落地我未能如期出发。技师们发现变速箱出现漏油的情况正在紧急添加变速箱油,经过了短暂的处理我开始了第二棒的进程。刚出维修区的几圈车队让我留意变速箱的情况,当时我正遭遇安全车所以并没有发现变速箱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同时天真的以为加了波箱油应该就没事了,可是当安全车撤离比赛恢复后我便发现变速箱的异常状况依然存在,而且不仅仅是6挡难进和打滑,连4和5挡都开始出现打滑的情况。无奈之下只能将赛车开回到维修区进行检修,结果发现是变速箱的油封漏油,需要更换变速箱油封,经过了技师们近一小时的全力奋战,我们的赛车顺利重返赛道但是基本上竞争名次是没有希望的了。只求顺利完赛。
当队友朱华宇驾驶完第三棒我又再次跳上了赛车,我还不肯死心我决定拼命往前追希望会有奇迹出现,说不定能上颁奖台。而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美好的愿景罢了。
但是在我全力追赶这一小时中我又有了新的领悟。此前我的队友曾建文以及车队技师在我跑完排位和练习赛时都曾跟我说过,虽然我能做出较快的时间但是很费轮胎,我也知道正赛可能不能以跑排位那种方式去开因为轮胎肯定没办法坚持一棒那么久的时间。而这一次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轮胎,能够做出尽可能快的单圈时间而又不过分Push轮胎导致其性能下降。
轮胎管理这个课题其实是赛车当中一个比较高深的课题,简单来说你想要做一圈很快的单圈时间很容易,但是如果你想要长时间保持一个较快且稳定的单圈时间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因为轮胎在持续行驶,不断磨损它的性能多少都会有所下降,而且赛事用的热熔胎更为明显,尤其是当轮胎遭到过分的Push时比如刹车锁死车轮或者推头等情况都会让轮胎负荷激增,导致胎温迅速上升,这样的情况会让轮胎的抓地力表现迅速下降。要知道无论赛车的动力再强大,刹车性能再好如果轮胎抓地力不行那么说什么都是白搭,你根本无法做到好的出弯加速以及最晚最高效的进弯刹车动作。
在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轮胎的抓地力为100%那么你在直道上刹车时,轮胎的100%的抓地力将会用于刹车,而当你在直道全力加速时轮胎100%的抓地力会用于提速,对于前驱车而言,如果你在出弯给油时前轮的抓地力将被拆负责转向和驱动加速两个部分,所以如果你的方向角度和油门开度的配合将会决定你前轮的负荷。同样道理如果你带着刹车进弯,那么前轮的抓地力又要负责减速又要负责转向这样你的方向角度和刹车力度的配合也是尤为重要的。
正常的赛道理论大家如果懂得话都明白,弯道前的直道末刹车降档速度合适了开始进弯然后给油出弯,这是一个常规的过弯操作流程。
如何更快的缩短过弯的时间?那肯定就是越晚越高效的刹车,越早给油出弯越快。所以大家都会不断去找最晚的刹车点。而我为了尽可能的压榨圈速,我采用的方式是一边刹车一边降档一边进弯。这样一来对于刹车点的判断、刹车力度的大小、降档的时机以及转向的角度而言就需要非常讲究,否则对于这种前驱车而言前轮的负荷会非常大,对于轮胎的磨损会非常严重。
所以当你需要争取较快且又稳定的圈速时,你必须得尽可能地用尽轮胎的抓地力同时又不能把它推出极限外,否则轮胎的磨损将会变得非常剧烈。
在上场赛事中我的驾驶方式较为粗暴,比如有时进弯的速度过快车还有一点推头的趋势,仗着自己的轮胎状况好就加大转向的角度甚至提早给油用牵引力拉正车头方向,在轮胎状况较新的状况下确实能够做出不错的单圈时间,不过没几圈圈速就成断崖式下降了因为轮胎根本抓不住了。所以赛车并不是大力出奇迹的活,不仅要快、准、稳同时也非常讲究细腻和线性,一句话就是刚中带柔、柔中带刚。这场比赛虽然无缘颁奖台,但是我体会到了宝贵的一课,如何管理轮胎。轮胎是车手取胜的筹码,懂得如何管理轮胎才有筹码去争夺胜利。
在这一个小时中除了被其他车辆阻挡,我尽可能把赛车控制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单圈节奏,同时每一个弯角都尽可能精准细腻地控制尽量保护轮胎。从单圈成绩上来看如果驾驶方式妥当,我们所使用的雷登轮胎在长距离表现的性能是非常稳定的,不会出现断崖式的衰退现象。所以懂得正确的驾驶方式懂得保护轮胎,性能稳定就是长距离赛事的取胜关键,毕竟耐力赛不是拼短短几圈,希望年底的12小时耐力赛我能够学以致用争取好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