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汽车网 >> 自驾游 >> 北京周边自驾游 >> 天坛自驾游 |
天坛自驾游 |
省份:北京旅游景点 城市:北京旅游景点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 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现已开放为天坛公园。 1949年北京解放,天坛公园获得了新生。市人民政府进行了大量清理和造园工程:平地、筑路、植树、栽花......。特别是从1971年开始,又对园内古建筑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大规模修缮整理。先后翻修了祈年殿、皇穹宇及其东西庑、圜丘内外的遗墙。为进一步方便游人,于1975年又修建了北大门,1977年新开了东大门,以后又建了双环亭风景区,开通南门(昭亨门)。从1979年到1982年,对斋宫建筑群也进行全面维修。对宰牲亭,祈谷坛长廊和皇乾殿也进行了翻修。1986年开始进行恢复各殿的原貌陈列工作,1990年为迎接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又把古建筑群进行了漆红和彩绘。40年来政府总共投资1800万元,使天坛恢复了原来的神韵和风貌。 如今,在祈谷坛以西的绿树丛中,又增添了几处精巧别致的亭台。北面的“双环万寿亭”,截面恰似套环,亭体由两个重檐园亭衔接并合而成,结构精巧,造型新颖,为我国木结构建筑中少见。“万寿亭”两翼,各有一座小巧的方亭, 名方胜亭。亭子之间以游廊贯穿连接。亭子和游廊的梁枋上,绘有山水、人物、花卉以及西湖风景画。万寿亭以南有一座扇面式建筑名“扇面亭”,灰色顶,苏式彩画,玲珑小巧,别具特色(这些建筑原为乾隆六年弘历为其母祝寿而建在中南海的景物,于1977年迁入天坛公园内供游人观赏游览)。在万寿亭东南,还有一座六角彩亭,名百花亭,与西北的万寿亭、方胜亭、扇面亭遥相对望,辉映溢目。这些不拘一格的亭台建筑多姿多态,构成一组双环亭景区。今天,天坛已从古老的庙坛建筑艺术群发展成首都人民游览的最大的公园之一。 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在中国建筑史上,记录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均为北圆南方。当初,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现在墙上,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只西面临永定门内大街有门两座:北门是明代旧有的,称“祈谷坛门”;南门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称“圜丘坛门”。两门均为三间拱券式,绿琉璃简瓦歇山式顶。现在的外坛北门和东门,都是1975年以后增建的。内坛中间还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它算作圜丘坛的北墙。这段隔墙在两轴线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绕过皇穹宇外墙而与东西内坛墙相连接,将祈谷、圜丘两坛隔成两个区域。 主要景点:回音壁 九龙柏 斋 宫 丹陛桥 祈年殿 皇乾殿 七星石 长 廊 三音石 皇穹宇 圜丘坛 双环亭 回音壁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围墙。呈正圆形,直径 65.1 米,厚 0.9 米,墙面光洁平整,如果两人分别站在东西两侧墙根,面向北低声说话,就像听电话一样清晰。原来,墙面内圆,表面又极平滑,声波波长比圆墙半径小得多,声波以束状沿墙面有规则地连续反射前进,传到对方所站的地方,所以能听得很清楚。 九龙柏 九龙柏在回音壁西墙外,生于辽金之时,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是北京市区最古老的一棵柏树。 斋宫 斋宫位于西坛门内,占地约四万平方米,双重围墙,内墙四周有廊167间,是卫士们避风雨处,正殿为五间无梁殿,是京城著名建筑之一。顶部用蓝色琉璃瓦覆盖,表示在天之前不敢称尊。殿前露台上设有时辰碑亭和斋戒铜人亭,铜人高1.5尺,身穿古代文官服,手持一刻有“斋戒”二字的铜牌,相传是仿唐朝宰相魏征而制(魏征以敢谏著称)。正殿后是五间寝宫,为皇帝祭祀前斋戒的地方。 丹陛桥 丹陛桥又叫海墁大道,是一条贯通南北、串联中轴线上建筑的宽广甬路,以白石筑成。丹陛桥北连祈谷坛,南接圜丘坛,长360米,宽29.4米,南低北高。 路面中为“神道”,左为“御道”,右为“王道”(陪臣走的路)。大道下有一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进牲门,每次祭祀,都用黄绒线将“牲”捆好,用木盆盛活鱼,击鼓奏乐穿门而过,因此此洞也叫鬼门关。 祈年殿 祈年殿是一座三重檐尖顶圆 形大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所在。大殿建 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纯系砖木结构直径32米,高 38米,白墙、红殿、蓝檐、金 顶,纯系砖木结构,祈年殿建筑 独特,殿顶无大梁长檩,全靠28根楠木巨柱和36根枋桷撑。 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围12根“金柱”象 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 “檐柱”表示一天十二时辰,共 计二十根柱,代表天上28星 宿。藻井由两层斗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 构精巧,富丽华贵。 皇乾殿 皇乾殿位于祈谷坛下、祈 年殿北,为一座五间殿宇,是贮放“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 又叫祈谷坛寝宫,建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 七星石 七星石在长廊东端的广场上,有八块巨石。传 说明代建都北京时想寻找一祭天场所,一天夜里, 天门大开,北斗七星落于此地,于是在此建天坛祀 天。其实这些石头极为普通,明嘉靖九年( 1530 年),有一道士说这里太空旷,不利于皇位和皇寿,就设七石镇在这里。清朝又在东北方加一石 头,表示不忘祖籍。 长廊 长廊也叫七十二廊,既是联接神库、神厨等处的纽带,也是通往祈年殿的主道。该廊有七十 二间,又叫七十二连房。旧时传说是七十二地煞鬼聚集的地方,窗外松影婆娑,阴森可怖。现在长廊窗坎全部被拆除,成了一条美丽豁亮的通廊,是游人休息纳凉的好去处。 皇穹宇 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砖木结构,殿内没有横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众多的斗拱支托屋顶,巧妙地运用了力学 原理。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极有特色,为古建 三音石 站在皇穹宇门前的第一块石板上发一声,可 以很清楚地听到一声回音;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发 一声,能有两次的回音;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就 能有三声回音,这就是著名的“三音石”。原来,围墙是正圆形,每块石板距四周墙壁距离不等,发声的位置不同,所以能听到次数不同的回音。 圜丘坛 双环亭 双环亭又叫双环万寿亭,原在中南海,是乾隆皇帝为他母亲庆祝50大寿而建的寿亭,1977 年迁到这里。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 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现已开放为天坛公园。1949年北京解放,天坛公园获得了新生。市人民政府进行了大量清理和造园工程:平地、筑路、植树、栽花......。特别是从1971年开始,又对园内古建筑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大规模修缮整理。先后翻修了祈年殿、皇穹宇及其东西庑、圜丘内外的遗墙。为进一步方便游人,于1975年又修建了北大门,1977年新开了东大门,以后又建了双环亭风景区,开通南门(昭亨门)。从1979年到1982年,对斋宫建筑群也进行全面维修。对宰牲亭,祈谷坛长廊和皇乾殿也进行了翻修。1986年开始进行恢复各殿的原貌陈列工作,1990年为迎接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又把古建筑群进行了漆红和彩绘。40年来政府总共投资1800万元,使天坛恢复了原来的神韵和风貌。 如今,在祈谷坛以西的绿树丛中,又增添了几处精巧别致的亭台。北面的“双环万寿亭”,截面恰似套环,亭体由两个重檐园亭衔接并合而成,结构精巧,造型新颖,为我国木结构建筑中少见。“万寿亭”两翼,各有一座小巧的方亭, 名方胜亭。亭子之间以游廊贯穿连接。亭子和游廊的梁枋上,绘有山水、人物、花卉以及西湖风景画。万寿亭以南有一座扇面式建筑名“扇面亭”,灰色顶,苏式彩画,玲珑小巧,别具特色(这些建筑原为乾隆六年弘历为其母祝寿而建在中南海的景物,于1977年迁入天坛公园内供游人观赏游览)。在万寿亭东南,还有一座六角彩亭,名百花亭,与西北的万寿亭、方胜亭、扇面亭遥相对望,辉映溢目。这些不拘一格的亭台建筑多姿多态,构成一组双环亭景区。今天,天坛已从古老的庙坛建筑艺术群发展成首都人民游览的最大的公园之一。 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在中国建筑史上,记录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均为北圆南方。当初,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现在墙上,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只西面临永定门内大街有门两座:北门是明代旧有的,称“祈谷坛门”;南门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称“圜丘坛门”。两门均为三间拱券式,绿琉璃简瓦歇山式顶。现在的外坛北门和东门,都是1975年以后增建的。内坛中间还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它算作圜丘坛的北墙。这段隔墙在两轴线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绕过皇穹宇外墙而与东西内坛墙相连接,将祈谷、圜丘两坛隔成两个区域。 主要景点:回音壁 九龙柏 斋 宫 丹陛桥 祈年殿 皇乾殿 七星石 长 廊 三音石 皇穹宇 圜丘坛 双环亭 回音壁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围墙。呈正圆形,直径 65.1 米,厚 0.9 米,墙面光洁平整,如果两人分别站在东西两侧墙根,面向北低声说话,就像听电话一样清晰。原来,墙面内圆,表面又极平滑,声波波长比圆墙半径小得多,声波以束状沿墙面有规则地连续反射前进,传到对方所站的地方,所以能听得很清楚。 九龙柏 九龙柏在回音壁西墙外,生于辽金之时,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是北京市区最古老的一棵柏树。 斋宫 斋宫位于西坛门内,占地约四万平方米,双重围墙,内墙四周有廊167间,是卫士们避风雨处,正殿为五间无梁殿,是京城著名建筑之一。顶部用蓝色琉璃瓦覆盖,表示在天之前不敢称尊。殿前露台上设有时辰碑亭和斋戒铜人亭,铜人高1.5尺,身穿古代文官服,手持一刻有“斋戒”二字的铜牌,相传是仿唐朝宰相魏征而制(魏征以敢谏著称)。正殿后是五间寝宫,为皇帝祭祀前斋戒的地方。 丹陛桥 丹陛桥又叫海墁大道,是一条贯通南北、串联中轴线上建筑的宽广甬路,以白石筑成。丹陛桥北连祈谷坛,南接圜丘坛,长360米,宽29.4米,南低北高。 路面中为“神道”,左为“御道”,右为“王道”(陪臣走的路)。大道下有一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进牲门,每次祭祀,都用黄绒线将“牲”捆好,用木盆盛活鱼,击鼓奏乐穿门而过,因此此洞也叫鬼门关。 祈年殿 祈年殿是一座三重檐尖顶圆 形大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所在。大殿建 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纯系砖木结构直径32米,高 38米,白墙、红殿、蓝檐、金 顶,纯系砖木结构,祈年殿建筑 独特,殿顶无大梁长檩,全靠28根楠木巨柱和36根枋桷撑。 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围12根“金柱”象 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 “檐柱”表示一天十二时辰,共 计二十根柱,代表天上28星 宿。藻井由两层斗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 构精巧,富丽华贵。 皇乾殿 皇乾殿位于祈谷坛下、祈 年殿北,为一座五间殿宇,是贮放“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 又叫祈谷坛寝宫,建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 七星石 七星石在长廊东端的广场上,有八块巨石。传 说明代建都北京时想寻找一祭天场所,一天夜里, 天门大开,北斗七星落于此地,于是在此建天坛祀 天。其实这些石头极为普通,明嘉靖九年( 1530 年),有一道士说这里太空旷,不利于皇位和皇寿,就设七石镇在这里。清朝又在东北方加一石 头,表示不忘祖籍。 长廊 长廊也叫七十二廊,既是联接神库、神厨等处的纽带,也是通往祈年殿的主道。该廊有七十 二间,又叫七十二连房。旧时传说是七十二地煞鬼聚集的地方,窗外松影婆娑,阴森可怖。现在长廊窗坎全部被拆除,成了一条美丽豁亮的通廊,是游人休息纳凉的好去处。 皇穹宇 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砖木结构,殿内没有横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众多的斗拱支托屋顶,巧妙地运用了力学 原理。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极有特色,为古建 三音石 站在皇穹宇门前的第一块石板上发一声,可 以很清楚地听到一声回音;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发 一声,能有两次的回音;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就 能有三声回音,这就是著名的“三音石”。原来,围墙是正圆形,每块石板距四周墙壁距离不等,发声的位置不同,所以能听到次数不同的回音。 圜丘坛 双环亭 双环亭又叫双环万寿亭,原在中南海,是乾隆皇帝为他母亲庆祝50大寿而建的寿亭,1977 年迁到这里。 |
上一北京景点:北海
下一北京景点:香山 |
想便宜点买汽车吗?参加江苏汽车网组织的汽车团购行动吧,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砍价。4S店提供包车接送,最主要的是提供您心动的价格,呵呵,还不报名去!GO >> |
百度中 天坛 相关内容 | |
Google搜索中 天坛 相关内容 | |
Sogou搜索中 天坛 相关内容 |